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一九九四年,台湾的《中国时报》颁发终身成就奖给张爱玲。同年十二月八日,张爱玲写信给宋淇夫妇:“我写信谢中国时报,说抱歉不能亲自领奖,至少应当去照个近影寄来,拍了照便寄张给你们。”
照中张爱玲手拿一份中文报纸,头条是《主席金日成昨猝逝》。金日成是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日逝世,可照片是十二月拍成。张爱玲补充:“忘了说我照片里的报纸是七月的。因为近来没有日期明显的头条新闻,只好用旧报。”
噢!原来有图并不代表真相!
在《对照记》中,张爱玲写:“我考上了伦敦大学,欧战爆发不能去,改入香港大学。我母亲与姑姑托了工程师李开第作监护人,她们在英国就认识的老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姑父。”
这照片里面的小女生,一点不像多年后在兰心拍到的那高傲飘逸的女士。
《对照记》初稿中,张爱玲形容自己当年“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说话。话虽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宋淇看到说“夫人”会被误认为自称夫人太太,张爱玲同意加上引语号,表明是引用四书名言。《皇冠》结果出版了这引语:“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自嘲变成自吹自擂!最后张爱玲写了一篇短文《编辑之痒》去纠正。
香港大学赠送这份学生纪录复印本给我,是为表示感谢捐赠“张爱玲纪念奖学金”。目前已经有两位学生拿到每年港币五万的奖学金,都是来自内地的文科女生,正像当年的张爱玲。
且看张爱玲自己对奖学金的看法。
《对照记》:“港大文科二年级有两个奖学金被我一个人独得,学费膳宿费全免,还有希望毕业后免费送到牛津大学读博士。刚减轻了我母亲的负担,半年后珍珠港事变中香港也沦陷了,学校停办。”
《对照记》:“我在港大的奖学金战后还在。进港大本来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战后校中人事全非,英国惨胜,也在困境中。毕业后送到牛津进修也不过是当初的一句话。结果我放弃了没回去,使我母亲非常失望。”
张爱玲自己受战难之苦以致失学,但今天她也可以扶助后辈。
撰文:宋以朗 图片翻拍:廖伟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