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评《中国新天府》:一本写给宁夏的书

//m.zimplifyit.com 2013年11月29日11:25 来源:中国民族报 石舒清

  作者:唐荣尧

  出版者: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上天的眷顾,

  自然的恩赐,

  塞上的江南。

  被风沙湮没的历史,

  被历史收藏的人物,

  被人物演绎的风云。

  这就是你想知道的宁夏平原。

  虽说和唐荣尧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但十多年来,细数我们的见面,却也不过三五次而已。然而,每次见面,这个人都会给我留下很特别的印象。

  他总是行色匆匆,去来无定。在许多活动,在许多场合中,唐荣尧未必是出头露面的人,他甚至给人一种混迹其中、自甘埋没的感觉,但只要了解内情,就会清楚,他实际上是其中很活跃、很重要的因素。他好像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一个个频频到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一个行动未已,一个又到手上。能如此作为的人,不只需要旺盛的精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吧!

  因写这篇短文,很自然地想起和唐荣尧有关的两件事来。

  一是某次我到汽车站送女儿回老家,在车站前面的广场上,忽然看到唐荣尧带着两个孩子,顶着烈日匆匆走来。原来,正值假期,为了使孩子多点见闻和阅历,他特意带孩子去某个景点游览。看着这一家三口头戴遮阳帽远去,我是很感慨的。有这样一个脚勤又富远见的父亲,自然是孩子们的幸运吧!

  远足不应出于一时冲动,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必要的生活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写作者的必由之路,亦是成功之道。我的懒于行动,给我的人生和写作一定造成了相当的局限吧。

  那次的车站偶遇,也许是感慨系之的缘故,给我很深的印象,而且渐渐地有了某种象征意味似的——一个优秀的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好学的孩子,在被烈日晒得发亮的车站,意兴勃然,亟待远游……

  另一件事情说起来和张承志有关。张承志来宁夏,在一家报社供职的朋友就问我,已探得张先生来宁信息,你们都是回族作家,能否从中运作,采访到张先生,我一口回绝。一来我虽然很仰慕其人其文,但确实不认识张承志,至今未能谋得一面;二来张承志素来不喜欢无干的人打扰,不喜欢接触媒体,于此种种,早有耳闻,强人所不愿之事,不是自讨没趣么?朋友总不甘心,觉得机会就在身边,浪费实在可惜。我说,不必徒劳,没有人能在这个事情上说动张承志的。

  但是第二天翻阅当地一家报纸,我大吃一惊,好像我的谎言被公然揭露了似的。我看见一篇关于张承志的访谈,赫然眼前。采访者谁?不是别人,正是唐荣尧。我怀着很复杂的心情看完了那篇访谈。访谈是不错的,但是这个唐记者,他是运用了什么手段,竟使一个极守原则的人为他而网开一面呢?

  此后不久,我在一个聚会上碰到唐荣尧。他依然一副行踪无定、不过偶然显身此处的样子。旁边的一个同伴正帮他在电脑里记录着什么。唐荣尧和我都是AB血型,可是看看这两个同一血型的人,一个行者无疆,一个独守斗室,哪里有分毫相似处。他说他新近写了一部书,如果我有兴趣,可给我看看。老实说,看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我是头疼的。但是唐荣尧已经是让我有了探知兴趣的人,不妨看看,这样一个惯于行动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

  《中国新天府》是一本写宁夏的书。

  这也是我认真阅读的第一本唐荣尧的书。此前还读过他的一部诗集。除了感受字里行间飞溅的一些才华才情外,没有格外特别的印象。

  但是这本写宁夏的书,这部写给宁夏的书,却不是一部寻常之书。

  现在读许多草草而成的书无疑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这本书我却读得兴趣盎然。

  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可这本书里的许多东西我都不知道。而作为一个土著,这些东西又是很有必要知道的。

  你从怎样的一个历史中走来,你在怎样的一个现实里活着,读这本书,会给你一些答案。

  我把唐荣尧的写作和自己的写作做了比较。我的结论是,比较于我,唐荣尧是一种务实的写作。这种“实”,那么牢靠,沉甸甸的。现在不少人一个月即可以写一部长篇,但是唐荣尧的这部作品,即使是出于捷足快手,也绝不可能于短期内完成。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计算出其中的劳动量——那么多的资料收集,那么多的实地考察,那么多的淘汰取舍,那么多的情感投入和奔走呼号。不拈轻避重,不自设禁区。下笨功,做累活。这样的行动者和写作者,在我们周围实在是不多见了。

  作为一个宁夏人,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觉得应该感谢这个人,感谢他为我们写出了这样一部有分量的书。

  (作者为著名回族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本文系《中国新天府》书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