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为了让濒危语言留存500年

//m.zimplifyit.com 2013年12月06日11:38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许鲜明教授(左一)到当地少数民族村寨采录原始语言材料。资料图片许鲜明教授(左一)到当地少数民族村寨采录原始语言材料。资料图片

  全世界有超过2000个民族,大约有6000多种语言存在。由于全球化的加速,使得民族文化多样性、语言文字多元化的格局被逐渐打破,众多的语言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处于濒危的边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120多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近期,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濒危语言研究中心,在各方支持下建起云南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重点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是——

  濒危语言存档工作迫在眉睫

  云南是世界上少数民族语言情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人口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达25个。从目前情况看,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处在不同程度的衰退状态。日前,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建立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重点实验室,旨在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存传统文化基因。

  “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过,在21世纪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中,90%的语言将受到威胁,有一半的语言濒临灭绝。这些小语种如果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将面临消亡。”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之一、玉溪师范学院教授白碧波介绍说,目前云南许多小语种使用人口已不足500人,如怒族阿侬语使用人数仅380人、壮族拉基语使用人数仅60人……

  事实上,白碧波和实验室另一位负责人许鲜明教授从事濒危语言抢救保护工作已经超过10年。两位教授通过社会集资,在玉溪师范学院和哈尼族村寨举办了多期哈尼文培训班,并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阿倮那村建立起了哈尼语文培训中心,编辑汉文和哈尼文双语读物。由此,培养出一批既有汉语文化功底,又能熟练使用哈尼文写作、能记录和翻译汉文和哈尼文双语文献的人员。他俩还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调研,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和合著,如《元江县因远镇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哈尼语话语分析》、《撒都语研究》等。

  此次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可谓“十年磨一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知识结构的保存,其原生态有声资料对母语传承、双语教学、历史文化和语言变迁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学术应用价值。”许鲜明说。

  采用国际标准技术开展语言存档工作

  “实验室采用国际标准技术开展云南濒危语言的存档工作,这在国内尚属领先水平。”许鲜明介绍说,2010年,她和团队人员专门去英国伦敦大学进行了相关培训。在各级支持下,现在实验室购买了先进的语言存档设备,拥有一个4名专职人员和20多名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

  目前,实验室已具备从事以下工作基础:采录云南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同步标注;建立有声语言材料库;开发濒危语言记录与标注软件;开展濒危语言记录与保存技术标准研究。实验室采用的语言存档国际标准技术包括7个层面,分别为:序号、国际音标、拼音方案、汉语字义、英语字义、汉语意译和英语意译。

  “我们计划从那些使用人口少,边境、跨境濒危语言做起。”白碧波介绍说,现在实验室已经完成了9种云南濒危语言的存档工作,这9种濒危语言的使用人口都不到500人,有的使用人口只有七八十人。比如,阿昌族仙岛语的使用人口只有76人。这些小语种如果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最多持续两代就会完全消亡。

  实验室的采录对象一般是三代都使用此种语言的当地居民,而且必须口齿清楚。工作人员一般采取到少数民族村寨现场录音和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到实验室录音相结合的方式。

  来自云南红河州彝族村寨的彝族村民普照就被邀请到实验室进行录音,他录音的内容主要是彝语中的一种祭祀仪式。“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万一哪天这种祭祀语言失传了,就可以让后代知道祖先曾经拥有的语言历史。”普照说。

  玉溪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和利斌是来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白族,他在实验室主要负责话语录入、语法标注、编辑电子词典等工作。“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我觉得留存一种语言,就是保留了一份民族感情,我要尽力让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的东西传承下去。”和利斌说。

  实验室还曾采录到流失国外、现存于法国图书馆的古彝文,并进行数字化的有声存档。“很多彝族同胞已不认识古彝文,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懂的人进行翻译。”许鲜明说,记录保存的这些语言材料,不仅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还呈现出一些生理物理方面的信息,比如发音、表情等。这些信息可为专家、学者提供基于生理声学的语音数字化研究资料。

  今后,实验室还将开展设计濒危语言拼音方案,编写同步有声教材、工具书,开展濒危语言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等工作。

  国内濒危语言存档工作问题颇多

  事实上,除了玉溪师范学院,很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也在做一些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然而,目前国内濒危语言存档工作问题颇多。

  “首先,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许鲜明说,一些研究机构和个人不了解语言存档应该使用哪些专业工具,有些仅仅用录音笔来采录原始语言材料。用这种方式采录的原始语言材料过十几年就会出现失真的情况。而采用专业设备采录的原始语言材料能达到500年不失真,这也是语言存档国际技术标准所要求的。

  “其次是国内的科研机构和个人的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工作很散乱,都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研究成果无法很好地进行共享。”许鲜明说,希望有关机构能够牵头建立濒危语言存档数据库,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汇集起来,方便专家、学者共享研究成果。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多种文化在此交融叠合,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云南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重点实验室通过各类课题实践,已经掌握了一套集语言采录、转写、翻译、标注,文本、音视频同步数字化处理为一体的濒危语言有声存档专业技术。许鲜明希望能够以云南为基地,逐步建立起国内濒危语言存档的研究中心,并发挥示范和推广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