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为少数民族曲艺铺一条星光大道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侧记

//m.zimplifyit.com 2013年12月13日10:59 来源:中国民族报
瑶族铃鼓《打锣挖地歌满坡》瑶族铃鼓《打锣挖地歌满坡》
宁夏坐唱《城乡天天唱大戏》宁夏坐唱《城乡天天唱大戏》
鼓乐说唱《夏尔巴的歌声飞向蓝天》鼓乐说唱《夏尔巴的歌声飞向蓝天》
格萨尔说唱片段《门岭之战》格萨尔说唱片段《门岭之战》
蒙古族呼麦与口弦蒙古族呼麦与口弦
壮族末伦《壮锦梦》壮族末伦《壮锦梦》

  蒙古族乌力格尔、朝鲜族盘索里、苗傩鼓词、土家花灯词……12月8日至1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的舞台上,来自全国14个省区的300多名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表演了分属28个少数民族曲种的34个曲艺节目。这些既古老又新鲜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少数民族曲艺富矿的一角。

  从1993年至今,20年间先后举办的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曲艺传承发展的新步伐、新风貌,为少数民族曲艺发展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曲艺人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呼吁,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坚持以为群众服务为导向,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把少数民族曲艺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老段新唱,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关键

  “隔山唱歌山答应,隔水唱歌水回声。培英今日做新娘,乡亲挤满鼓楼坪……”在优美的侗族琵琶声与清脆的银饰撞击声中,来自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侗族演员,唱起了婉转的侗歌。他们表演的《侗寨传奇》,以传统的侗族琵琶歌形式,讲述了侗族姑娘培英走出山门上北大,与“黄黄的头发像茅草,蓝蓝的眼睛蛮精神”的洋小伙喜结连理,回到侗寨,服务乡亲、爱老敬老的故事。

  《侗寨传奇》是广西曲艺家李侃以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而成的,具有故事新、开掘深、语言精等特点。“少数民族乡村与城市同发展,侗族姑娘招来上门洋女婿。《侗寨传奇》讲的是一个村寨的小故事,背后是社会发展的大文章,实际上是对祖国的伟大赞歌。”中国曲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常祥霖说。

  像《侗寨传奇》这样,老段新唱,讲述当代百姓生活中的新鲜事,是许多参演节目的特色。

  此外,老段新唱,不仅有内容之新,也有表现形式之新。

  乌力格尔图道,是蒙古族叙事民歌,过去往往由一位艺人自弹自唱。经过艺术加工,呈现在本届展演上的节目《如此之人》,不仅有乐队伴奏、演员助演,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巨幅屏幕上播放动漫,使艺人的弹唱内容形象具体,过去单纯的听觉享受发展成为立体的视听盛宴。为了让更多人分享这一传统艺术,舞台两侧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逐句译成汉语的唱词。

  “这次展演的节目,有许多是观众在电视上从没见过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说,少数民族曲艺有着非常丰厚的基础,要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新,是把曲艺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推新人、捧“名角”,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上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小外孙说,我不去。为什么呀?我家这儿天天唱大戏……”本届展演上,凭借一首活灵活现地描绘“文化下乡”在农村受到热烈欢迎的宁夏坐唱《城乡天天唱大戏》,“宁夏坐唱第一人”徐明智第四次摘得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的桂冠。而他年仅23岁的儿子徐晨,也第二次走上了“最佳新人奖”的领奖台。

  “宁夏坐唱,短小精悍。一把三弦,一个渔鼓,用着好看,看起来很古。”徐明智用坐唱的说词,形象地自绘其特点。宁夏坐唱是宁夏土生土长的、也是宁夏唯一的地方曲艺种类,上世纪80年代由徐明智创始,广受宁夏各族群众欢迎。1997 年,徐明智的作品宁夏坐唱《百字经》,获得我国艺术类最高奖“文华奖”。

  在父亲的影响下,徐明智的儿子徐晨子承父业。“曾经想过培养新徒弟,可是教会了以后,怎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些年,传承问题总是困扰着徐明智。儿子的选择,让徐明智稍感宽慰。

  “说到宁夏曲艺,必提宁夏坐唱。说到宁夏坐唱,必提徐明智父子。这是宁夏坐唱光鲜亮丽的一面。”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说唱团副团长白永蔚说,可是事情的另一面又是怎样的呢?“说到宁夏曲艺,只有宁夏坐唱。说到宁夏坐唱,只有徐明智父子。”

  这样的传承困境,是少数民族曲艺普遍面临的。内蒙古民族曲艺团,是我国五个自治区中唯一一家省级曲艺团。“现在,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政策、资金扶持,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最大的困难——人才问题。”内蒙古民族曲艺团团长乌力吉图说,一是创作队伍少,缺乏专业的人才;二是由于现行人事制度的束缚,导致曲艺人才进不去、出不来,无法建立一支稳定的表演队伍。

  “人,是曲艺传承发展的根本。” 内蒙古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和认为,少数民族曲艺要发展,不仅要推新人,还要推名人、推领军人物。要努力创造条件,减少曲艺工作者从事曲艺事业的后顾之忧。

  集思广益,搭建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

  优雅的舞姿,细腻的唱腔,如泣如诉的筚伴奏……展演期间,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章哈《美丽家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这个节目的表演者玉旺囡早在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上,就获得过一等奖。

  “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唱章哈,如今已经唱了30多年。但直到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我才知道什么是曲艺——原来,它是可以唱、可以跳、可以交流的。在那个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我拿把扇子唱了10年却总是不变样呢?”章哈艺术家玉旺囡说。回到家乡后,她就把从展演上学到的经验讲给大家听,并在章哈中创造性地加入了表演内容。“我希望能多一些像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这样的平台,让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有机会在一起相互借鉴、学习。”

  玉旺囡一席话,道出了许多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的心声。“与少数民族曲艺丰厚的基础相比,我们对它的展示做得还不够。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还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曲艺活动。我们还要在做大舞台、做大队伍、做大影响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姜昆说。

  在本届展演期间,中国曲协少数民族曲艺专业艺术委员会成立,旨在统筹协调推动全国少数民族曲艺事业的发展。在同期召开的“推动少数民族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研讨会”上,有关领导表示,将通过举办研讨会、课题立项、田野调查等方式,为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