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五彩斑斓的藏药标本、精美绝伦的医学唐卡、重新再版的古籍文献……连日来,在北京留学的阿根廷小伙儿路易斯多次来到北四环附近的一座藏式院落,这里正在举行藏医药文化展。千百年来,独具魅力的藏医只在“世界屋脊”传承发展,如今走出雪域高原的藏医,已经有了国际拥趸。
20年前,古老藏医落户北京,藏区之外第一家藏医院——北京藏医院成立。20年来,在风云际会的北京,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冲击、民族文化的差异,古老藏医遭遇了哪些烦恼?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将向何处发展?
从门可罗雀起步
日前,几位俄罗斯老人早早来到北京藏医院。他们趁着来中国旅游的机会,专程到这里接受藏药浴治疗,医治久治不愈的风湿病。北京藏医院院长黄福开介绍,如今这样的跨国求医者越来越多。
回想20年前医院成立之初,黄福开说,由于藏医的认知度不高,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认为“这里是专门给藏族看病的地方”。医生们只好在看病之余,跑到门口向群众解释:“我们不仅给藏族同胞看病,也给汉族等各族同胞看病。”
别无他法,藏医们只好凭着对一个又一个患者的有效治疗,在北京赢得口碑,站稳脚跟;凭着对藏医药精华的精准把握,北京藏医院在提供特色医疗服务、开展藏医药学研究、培养藏医药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建成心脑血管专科、藏医肝病专科、藏医糖尿病专科、藏医风湿病专科4个全国重点民族医专科。与此同时,北京藏医院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2008年被列入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011年,正式成为国家重点民族医院……
如今,这里特有的藏药浴、金银针物理刺激、熏蒸敷和熨敷疗法、放血疗法、涂擦疗法、火灸疗法等,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及患者的认可。
跟上信息时代节拍
“信息时代,藏医绝对不能落伍。”黄福开强调,“国家支持藏医进京,意在让古老藏医与现代文明零距离接触、融合,我们必须承担好弘扬藏医药文化的责任。”
多年来北京藏医院在利用藏医药独特诊疗手段服务各民族群众的同时,还积极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弘扬藏医药搭建现代信息化平台。2008年,医院启动了《藏医古籍整理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攻关项目,将不可再生的藏医古籍整理成可再生的数字化古籍。
由于世代采取口授心传的传承方式,藏医医技医法、藏药秘方及炮制工艺的失传与散失时刻在发生,对古老藏医精华的整理继承刻不容缓。2005年起,北京藏医院承担起“藏医医技医法整理与研究”“民族医药关键技术研究”“名老民族专家医技医法抢救性传承研究”等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派专家跋山涉水深入各大藏区,抢救整理了藏药“佐台”的炮制工艺,以及白脉疗法、金针疗法等20多种藏医传统疗法。
近年来,北京藏医院还与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筹建藏药现代化研发机构,完成了对19种新藏药的研制,尝试研发名贵藏药替代品,建立珍稀濒危藏药材资源库。同时,还在西藏林芝地区成功完成藏红花、藏木香等20多种珍贵藏药的栽培种植。从根本上解决了藏药药材供应一直受自然环境制约的问题。
藏医文化种子播向世界
路易斯在参观藏医药文化展的过程中,对藏医的喜爱溢于言表。原来三年前,他在这里接受过藏医专业培训,从此与藏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北京藏医院成立之初,黄福开和同事们就有一个不小的“野心”:“要让全世界都见识到藏医药文化的神奇魅力”。
建院以后,北京藏医院持续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派代表团参与国际会议,向联合国介绍藏医药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在欧洲和美洲举办“藏医文化”讲座,让世界惊艳于中国古老藏医的神奇魅力;邀请印度、尼泊尔学者到北京开展医学讲座,与国际同行交流藏医药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北京藏医院对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受到国际藏学界的积极关注。德国国家藏学机构主动表示愿意与中国藏医学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如今中德共同开展的藏医药合作项目——波恩项目已持续多年。
从2010年起,北京藏医院首开先河,接收国外学徒,向他们传授藏医疗法。如今这一培训机制已经成为常态,先后有来自智利、阿根廷、巴西、意大利等国家的100多名国外“学徒”在这里接受了藏医培训。这些“洋学徒”回国后,仍在积极传播藏医药文化。路易斯告诉记者:“回国休假时,我用藏医疗法给患者治病,大家都说太神奇了。”(本报记者 罗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