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空军蓝与红岩精神——关于歌剧《江姐》的回忆

//m.zimplifyit.com 2013年12月25日09: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田 霞 申 易

  2013年的岁末,我随队赴重庆参加记者走基层活动,走进雾茫茫的山城重庆,心中涌起的是那首我非常喜爱的《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最想去的仍然是记忆中的歌乐山,去拜谒我心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

  我在想,这是第多少次来到重庆的歌乐山渣滓洞,追忆《红岩》中的片断,寻找《江姐》的足迹?又曾多少回陪着我的父辈,也曾与我的战友们一起,带着我的孩子,走进这雾都山城,踏上歌乐山,去追溯江姐、双枪老太婆那传奇的英雄故事,去触摸小萝卜头的雕塑……

  每次来到这里,内心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情澎湃,特别是作为一名军人,对英雄的崇拜已化作内心一种最珍贵的情怀。

  站在歌乐山,满目青翠,寂静无声。

  就在去年,2012年岁末,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让我领略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对红岩精神的崇尚和敬畏。

  那是由空政文工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创作50周年暨第1000场庆典演出。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有幸随队并观看了由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第五代《江姐》剧组在人民大会堂的这次演出活动,亲眼目睹了来自首都各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对《江姐》的喜爱和情有独钟。

  50年前,也是在人民大会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由空政文工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祝贺演出成功,并与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

  50年,《江姐》不仅成为空政文工团贡献的一部经典歌剧佳作,更成为一部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

  50年,1000场次,空政文工团五代《江姐》,踏遍祖国万水千山,把这一经典剧目呈现给亿万观众,更把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传遍大江南北。

  空政文工团主创的歌剧《江姐》取材于著名小说《红岩》,讲述的是1948年春,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这时,江姐带着省委重要指示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彭松涛牺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昂首挺胸,直上华蓥山,会见了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武装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江姐正气凛然、义正辞严地痛斥了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就义,壮烈牺牲。

  红霞染红了天边,红岩上屹立着满面笑容的江姐。她像一株灿烂的红梅,耸立在天地之间,她伟大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

  演出结束,剧作家、该剧编剧阎肃代表主创与演员一起站在舞台中央,这位八十高龄精神矍铄的老艺术家,以高昂有力的声音,再一次把伟大的红岩精神播撒到观众心里,演员与观众引吭高歌《红梅赞》,那旋律久久回荡。

  看着舞台上的阎老,让我回想起一段难忘的采访记忆:数年前,我奉命组织宣传报道空政文工团创排的舞剧《红梅赞》,阎肃、羊鸣两位老艺术家作为艺术指导多次接受了我的采访,也让我有幸了解了小说《红岩》之外的更多的英雄传奇。

  “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这是阎肃创作歌剧《江姐》的真实写照。他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并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经数十稿修改,形成了大型歌剧《江姐》的剧本。

  听阎老说,歌剧《江姐》1964年9月完成排练,一经公演,引起轰动,一年内连演257场,很多观众看得热泪盈眶……

  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是由羊鸣、姜春阳、金砂负责完成的。羊老也常深情地说:回忆写《江姐》那年,我们还年轻,编剧阎肃三十刚出头,我也只有28岁,正是我们这个意趣一致、配合默契、有志于歌剧事业的创作群体,有感于《红岩》小说的激发,萌生了改编歌剧的念头。于是一下江南,两入蜀道,走访江姐生前战友、家人搜集音乐素材,埋头潜心创作,前后奋斗了两年多。剧本四次更改,音乐反复加工,甚至全部推翻重写,仅《红梅赞》一曲便八易其稿,修改达20多次。

  歌剧《江姐》1964年9月在北京首演后,50年间历经5次复排,至今仍在全国各地巡演,总演出场次已达到1000余场。

  歌剧《江姐》是对红岩精神的传承,它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眺望远方灯火阑珊的山城,茫茫雾都,青山依旧。嘉陵江水静静流淌,就在一个转弯处与滚滚长江交汇,飞出美丽的波涛,一泻千里、奔流向前,浸润着祖国西南美丽山城,滋养着两岸人民。

  长眠于此的先辈,可知否,你们为之付出的牺牲,换来的是新中国的解放和胜利,人民的幸福安康;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图腾。

  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重温昨天历史,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把信仰的力量在心中打磨得更加锋利、坚实。

  不知何时再来拜谒先辈,想来,英雄早已住进我的心田,伴我成长,因为那是我永远的精神高地,信念的方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