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冼星海在武汉的363天:找到爱侣 用歌声打鬼子

//m.zimplifyit.com 2013年12月26日10:49 来源:长江日报
冼星海与钱韵玲订婚照。 记者彭年 翻拍冼星海与钱韵玲订婚照。 记者彭年 翻拍

  ★在老通城,他创作出几十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在武昌红楼,他宣传用歌声也能“打鬼子”

  ★在东湖边,他找到了相濡以沫的伴侣

  在中国抗日救亡的烽火硝烟中,曾经广为传唱着一批革命音乐作品,成为激励全民族奋进的战斗武器。这些激昂高亢的旋律大多出自一位归侨共产党员——有着“人民音乐家”之誉的冼星海之手。其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

  在冼星海40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与武汉这座城市有着363天的交集。在老通城,他埋首伏案,创作出几十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在武昌红楼,他宣传用歌声也能“打鬼子”,把武汉变成一座“歌咏之城”;在东湖边,他收获了爱情,找到了相濡以沫的伴侣。

  近日,记者采访了冼星海的两位亲人,一位是冼星海的独生女儿冼妮娜;另一位,是冼星海妻子钱韵玲的侄女钱道波。通过她们娓娓道来的讲述,一代音乐巨匠革命、生活中的点滴清晰再现。

  冼妮娜老人今年72岁,在杭州安度晚年。“我对父亲的印象一方面来自母亲的讲述,另一方面通过跟父亲的学生接触去了解。”

  1940年,冼星海受党中央派遣前往苏联执行任务,为电影《延安与八路军》进行音乐创作和后期制作,当时冼妮娜只有几个月大。冼妮娜说,长大以后她唱父亲创作的歌,看他的论文、书信、日记,参加一些纪念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父亲的一生。

  在东湖边的省文联,钱道波女士也翻出珍藏的黑白老照片,向记者讲述这个不平凡家庭一段段往事:冼星海的岳父——钱亦石“红色家庭”故事,也如历史画卷般展开。

  革命结缘成为“武汉女婿”

  1937年,日寇侵华全面展开,受周恩来及郭沫若邀请,冼星海于当年10月3日到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

  在武汉的一年间,冼星海居住在武昌昙华林及汉口原三井洋行(现江汉路一带),负责文化宣传等工作。时年33岁的冼星海,主要心思都花在谱写抗日歌曲上。《武汉文史资料》援引《冼星海全集》的数据显示,冼星海在武汉创作了62首歌曲。

  此时,23岁的钱韵玲在武汉第六小学任音乐老师。思想进步的她也活跃在抗日救亡第一线。

  许多人以为,武汉是冼星海与钱韵玲初次相识的地方。冼妮娜告诉记者,其实父母1935年相识于上海。当时,冼星海创作了《战歌》。录制唱片时,找的是上海新华艺专的学生们,其中便有钱韵玲。然而这对“师生”,当时并没有交谈,更没有往来。

  在武汉共同投身抗日运动后,志同道合的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但冼星海一直不知道,钱韵玲的父亲正是他所敬仰的钱亦石。

  1938年1月29日,钱亦石不幸在沪病逝。星海为挽歌作曲并指挥大家演唱。这一天,星海在日记中写道“送钱先生的挽联16字:不灭的火,永生的石,同垂不朽,亦血亦铁……他的女儿韵玲是在我歌咏班里学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她是亦石的女公子。今早她把我作的挽歌送上来,我偶然问她亦石先生是她何人?她更含着泪来答我:‘是我父亲’。她悲伤到不能成声!”

  这以后的三四月,星海和韵玲参与拍摄电影《最后一滴血》,后因导演金山与国民政府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发生冲突,该片中途流产。但星海为这部片子谱写的曲子“江南三月”,却“赠给钱韵玲作为东湖之游的纪念”。

  2009年,冼妮娜、钱道波二人还专程去东湖边,找到了冼星海、钱韵玲两人当初拍摄的地点。

  两人感情逐渐发展,不久便萌生恋情。到了5月,他们便经常有了约会。在5月14日的日记里,星海完全袒露了他对钱韵玲的爱恋之情“……韵玲拿热水来给我洗脚,拿靴子给我换,我觉得她心地很好。不仅纯真可爱,而且外表美,又能处处表现出来。我不禁很感动,甚至我要爱恋她起来!”

  1938年7月20日,他俩在文化人聚会较多的普海春酒楼订婚,来参加的有田汉等不少后来的文化巨匠。这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邀请电报,两人在赴延安途中结婚。

  一支烟工夫写出《游击军》

  上世纪80年代初,冼妮娜第一次来到武汉。这座多次在外婆和母亲的讲述中听到过的城市,终于出现在眼前,冼妮娜心情十分兴奋“想看一下,外公、舅舅、父母战斗过的地方,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在武汉,父亲当年的好友——老通城的少东家曾昭正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带着她寻访了当年冼星海创作的地方。

  1938年,冼星海等一批文化界人士都是老通城的“座上客”。酷爱音乐的武汉大学学生曾昭正是老通城的少东家,与冼星海私交甚笃,老通城也成了他创作的主要地点,他在这里创作出几十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

  一天,曾昭正拿着一首名为《游击军》的歌词,请冼星海谱曲。尽管词作者是一个从未写过歌词的“毛头小伙子”潘琪(笔名先珂),但已是作曲家的冼星海仍欣然答应。

  看完歌词后,冼星海只说了一句“你等一等”,便掏出香烟,一边吸,一边在房里踱步。大约过了5分钟,他突然掏出笔,在烟纸盒上迅速地写起来,不到两分钟就把曲子谱完了。接着他一面哼着曲子,一边用右手左右摆动打着拍子,哼两遍,一支鼓舞人心的抗日战歌一挥而就。

  冼星海的另一首流传极广的歌曲《在太行山上》,也是创作于一夜之间。据说《在太行山上》的词作者桂涛声从江西来到武汉,计划次日返回。冼星海得知他带来歌词后,迅速提笔,当晚完成。

  激情指挥“能掀翻屋顶”

  2005年,冼妮娜应邀来汉,参加“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冼星海的两位学生——著名音乐家严良堃和莎莱亲自迎接,为她讲述了很多恩师当年的故事。

  谈到对冼星海先生的印象,严良堃说,先生“朴实亲切,激情四溢”。朴实的是他的生活,这样一个天才似的人物,在武汉过着的却是一身旧长袍加每顿一碗面的生活。他的激情则表现在革命工作和音乐创作中。

  1938年1月,经冼星海与著名音乐家张曙等人奔走,全国歌咏协会成立,初步把在武汉的全国歌咏界人士统一到抗战行列里来。

  进入政治部第三厅后,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冼星海利用众多歌咏队,在武汉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云霄的救亡歌咏高潮。救亡音乐被《武汉抗战史》称为“在抗战的文化阵营里是一道‘铁的支流’”。

  1938年1月17日,在当时的光明戏院举办的一个歌咏大会上,冼星海指挥了全场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严良堃回忆:当唱到第一个“前进”时,冼星海有力地伸出右手;唱第二个“前进”时,他伸出左手;而当唱到“前进进”时,他跺起了他的左脚。这种激情四溢的指挥,使得场内顿时热情高涨,斗志昂扬,简直“能掀翻屋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