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经济发展、现代文明的进入使藏区原有的文化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文化的‘不适应’现象日益突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徐学书表示,随着中国西部大开放战略,现代多元化新思想文化对藏区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人们对藏区特色传统文化消失的担心与日俱增。
28日,第三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与会专家围绕“藏族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的主题,对藏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深入研讨,表示藏区的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走“发展性保护”道路。
“文化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文化传承,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方式。”徐学书表示,传统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保护提供平台,它们是文化的共生体。
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迁日益加剧,保护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内外对于藏区文化的发展研究非常关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士生导师格勒表示,文化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藏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带着深厚的历史痕迹和烙印。”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许广智表示,由于藏区上千年以来,一直坚持“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制度,这种封建制度也影响着藏区的传统文化。
“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变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特色传统文化能与当代文化环境相适应而得以传承下去。”徐学书说,藏区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应该走“发展性保护”道路,改被动的保存式保护为融保护与发展中、发展与保护统一的主动型保护。
但传文化产业即是社会文化属性,也是经济产业,过渡的“逐利”会造成文化资源的破坏和诸多社会问题。“文化的保护促进生产,但不能失真。”格勒表示,当看到传统文化能赚钱时,人们必定会去保护,但是也很有可能会失真。
徐学书表示,避免产业发展中的“逐利”现象。藏区文化是兼具产业和事业双重功能的文化领域,要避免产业发展中的“逐利”现象,应该统筹产业与事业发展,实行“产事一体”机制。(付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