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魏晋乱世一个痴儿的故事,或许应该从公元675年中国江西南昌赣江滨的一场豪门饮宴说开去。
此时恰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初唐时代。经历了大唐开国后两代人的励精图治,这时候的中国,已经是雄踞东亚大陆的最强帝国。其治下的中国百姓,早已告别了之前数百年南北分裂战乱的苦难,享受着和平繁荣的生活。这时代的中国人,即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比起先前魏晋南北朝时代烽火连天的苦难岁月,可以说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
这场饮宴的成员,就是那些“长在蜜罐中”的上等人。参加宴会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凡响的显赫背景,或是豪门贵族家的“官二代”“富二代”,或是享誉当时的“时尚文化人物”,再就是政坛地位显赫的名流们。饮宴的地点,是一座历经十数年竣工的豪华楼宇,饮宴的主持人,就是当时江西的父母官——洪州牧阎伯屿。这是一场高档次的聚会。
既是高档次的聚会,必有高档次的主题:为这栋新落成的豪华楼宇,写一篇高品质的文章。这是唐朝“上流社会”的聚会风俗,也是才子们一展身手的时候。写好了一夜成名,甚至名垂青史,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么重大的主题,早已“内定”了人选:洪州牧都督阎伯屿的女婿。人家尽了东道,自然要给面子不是?所以饮宴开始后,阎伯屿虚情假意地邀请来宾们挥毫泼墨,来宾们也虚与委蛇地婉言谢绝,一心就等着阎伯屿的乘龙快婿出风头了。都是场面上的人,得识相。
然而世事总有意外,却还真有个不识相的年轻人。阎伯屿邀请到他那里,非但不婉言谢绝,反而大模大样的挥毫泼墨。这么不上路,自然招了众怒。年轻人穿着寻常,大家高谈阔论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也不知什么来路。但再有来路,不上路也要挨骂的。阎伯屿嘴里不说,来宾们却看不过去了,年轻人写一句,围观群众就嘘一句,再华丽的辞赋,也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毛病,从开头一直找到中间。年轻人接着写,背后的挑刺声愈高,恼火女婿出不了风头却还要保持风度的阎伯屿,脸就拉得越长。
直到写下这一句的时候,宴会全场如刹那间断了电似的一般哑然。半天不见动静,先前的挑刺声尽皆失语,方才脸拉得比马脸长的阎伯屿,登时改容易色,细细回味良久,却忽而拍案叫绝:千古名句,真千古名句也!
然后,就看着来宾们也纷纷噤声,自觉不自觉地反复低语,细细回味着这千古名句: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场因为一个年轻人“不识相”而横生波折的饮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这座落成竣工的豪华楼阁,就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阁。这个“不识相”的年轻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唐朝诗人王勃。这段“不识相”却成为千古名篇的文章,就是今天依然载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滕王阁序》。
然而佳话之外,却同样牵出了一位痴儿。那句让全场来宾改容易色的名句,之所以引来击节叫好声如潮。不止因为王勃生花的妙笔,更因为刹那之间,他引起了唐朝人对一位先人的思念:那位表面“猖狂”,却“穷途之哭”的痴儿——阮籍。
性格孤傲的王勃,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人,倾注这般深情的笔墨。“生在蜜罐里”的唐朝人,为何在时过境迁数百年后,对他有如此深切的怀念。其实,与其说怀念阮籍这个人,不如说是怀念魏晋这样一个富有独特魔力的时代,怀念在那政治血雨腥风,天下战乱流离的硝烟中,深藏的特立独行的自由精神。拥有这一切的魏晋,就好像是记忆海洋上一座神秘的岛屿。特立独行的阮籍,就是当后人再回首,寻觅这一座岛屿时,所能看到的第一盏明亮的灯塔。
阮籍,子嗣宗,河南陈留人。魏晋名士中的杰出“通才”,在哲学、音律、诗词创作等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贡献。魏晋“竹林七贤”,他是其中之一,更是旗帜性人物。
比起他在各类文学体裁中的造诣,乃至他留给后世的传世思想。他在后人中比较出名的,就是他的“猖狂”。如果历史好比电影,就像是说到黑白革命战争片里的汉奸,我们会想到葛存壮,说到革命战士的威武不屈,我们会想到童香玲,说到流传后世的“魏晋风度”,尤其是其中的放荡不羁,天马行空,后人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也无疑是阮籍。在那一代魏晋士人中,他是一位极度高光的明星。当然,更是一位很“猖狂”的明星。
如果单看阮籍的身世,他真是想不猖狂都难。阮籍的父亲,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那是三国时期与曹家三父子齐名的文学英杰。说起这个人的一些事,不难看出阮籍后来的“猖狂”,着实是有遗传的。阮瑀早年得到曹操赏识,欲请他出来做官,但阮才子眼光甚高,反瞧不上曹操,几番邀请都说不,直把曹操最后逼急了,派兵将阮瑀隐居的山林团团包围,大手一挥放火烧山,才把阮瑀逼了出来。被逼出来的阮瑀,到了曹操身边,却时刻不忘“装逼”,即便是和曹操说话,也时常语气犯冲,动不动就是“我比你懂”的气概。号称“奸雄”的曹操哪受得了这个气,找机会就要杀杀他的傲气。终于机会找到了:一日曹操饮宴,故意把阮瑀安排在乐队之中,在那个年代,乐队属于下九流职业,是士人瞧不起的低贱活,让阮瑀进乐队演奏,其实就是在大庭广众下当众羞辱他。这种做法,在那年头摊上脸皮薄的,不羞愤自杀,也得气得吐血。可阮瑀的脸皮却着实厚,见状非但不恼,反而大摇大摆得坐下来演奏,一曲绕梁妙音,直把众人听得如醉如痴,特别是他弹唱的“奕奕天门开,大魏朝天运”一句,把原本恼火无比的曹操,顿时哄得心花怒放,当场任命阮瑀做司空谋祭酒,这个职务相当于曹操本人的机要秘书。从此以后,曹操的手书、檄文,大多都是出自阮瑀之手。先装逼,再忍辱,最后示好,猖狂的阮瑀,用他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谋来了一个好出身。
虽然有这样的一个猖狂爹,但阮籍从小的命却苦得很,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小生活清贫,却毫不认命,发奋读书。在刻苦和才学两条上,颇有他父亲当年的影子,而在猖狂这点上,他从年轻时候开始就青出于蓝了。阮瑀当年装逼,不过是冲曹操本人,阮籍却连古人都不放过,甚至还专挑大人物,比如他最著名的,就是游览广武山。这是当年楚汉战争时期的遗址,发生过那场决定中国统一命运的大会战。古往今来,不断有人在这里缅怀往事,咏叹情怀,大多都是慨叹那段历史的悲壮惨烈,要么就是神往当年英雄的风姿。可换到年轻气盛的阮籍身上,却大大咧咧地把古人全否了。青山绿水间慨然高呼: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横扫天下的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到了他眼里全成了流氓孩子。这份猖狂,即使在当时人眼里,也简直是自恋得没边。
一个连古人都鄙视的人,自然是逮谁鄙视谁,从年轻时候开始,阮籍就是一个狂得没边的人。当时的魏晋士人,经常有各种类型的聚会,年轻的阮籍也经常参加,到了就指点江山,对当时流行的儒学主流思想,更是听一句骂一句,要有人敢和他辩论,那可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几天几夜,半句重样的都没有。按照《晋书》的记录,他当时的行为,简直是“神经”得可以。经常驾着马车到处乱窜,不知道要去哪里,直到跑得没路了,才号哭一场回来。这种行为,大体就和现代人开着豪车在城市里酒驾一样,搞不好还要被“人肉搜索”。放在魏晋时代,更是特立独行的举动了。他从年轻时候就饮酒,每次饮宴,都必定要喝个酩酊大醉回来。甚至回到家也继续喝,人家找他讨论工作,他边听边喝,轮到他发言了,却见他已经鼾声如雷了。有时候喝高了,还不忘去玩玩行为艺术,要么是光着膀子在城市里大呼小叫,要么就是披头散发地弹琴,他音律事业上的杰出成就,相当多都是这么搞出来的。关于这些行为,现代的历史书中,大都是赞美声一片,有说他对抗封建礼教的,有说他思想高洁的,但放在那时代,如此猖狂加神经,基本就是一个十足的“非主流”。
不管在哪个时代,“非主流”都是不招人喜欢的,“非主流”的阮籍,凭他的这些行为,在后世中火了,但火的原因,却不仅仅是“非主流”这么简单。今人说到阮籍,常喜欢引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阮籍猖狂”,但关于这句的前后内容,却基本选择性失明了。其实,那另外的两句话,才是阮籍真实命运的缩影。
首先就是前面一句: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
这句话看似和阮籍八竿子打不着,其实却渊源颇深。王勃的《滕王阁序》,从体裁上讲属于骈体文。按照骈体文的写作规矩,相互的两句,表达意思要统一,语言要对仗工整。王勃所写的孟尝君空怀报国之心的命运,也因此同样指代了另一个人:阮籍。
现代人说到阮籍,往往给他头上加一大堆荣誉:比如学问家、音律家,甚至现代许多“非主流”也来凑热闹,非要给他加一个“行为艺术家”。其实这家那家,于阮籍而言,可以说“神马都是浮云”,真正贯穿他人生始终的,是一个深藏心灵的理想:报国!
这一条,从阮籍早年猖狂的挑衅刘邦、项羽,就可看出几分端倪:所谓“时无英雄”的慨叹,不止是挑战古人,更有自比当今的气魄。既然刘邦、项羽都不是英雄,那么能做英雄的,自然就只有自己了。这不止是一个年轻人的张狂,更是一个热血青年的理想。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比起时无英雄的楚汉之争来,阮籍却没有赶上好时候。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度牛气哄哄的曹魏王朝,却早已未老先衰。曹家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被新兴的司马家族日益把持大权。阮籍年轻的时候,正是曹氏宗族的大将军曹芳,与权臣司马懿父子争权夺利到白热化的时代。内部倾轧连环,多少人仅仅因为站错了队,顷刻间就死于非命。这种环境下,说报国容易,可关键是报给谁?曹芳曾经非常赏识阮籍,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阮籍拒绝了。这并不是像他父亲一样装逼,而是实在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实果然如阮籍所料,曹芳确实是扶不起的阿斗,几个回合下来,就让司马懿杀的片甲不留,当时曹芳的宗族大都被司马家族屠戮,更借机株连士人无数,之后从司马懿到司马昭,中国北方一直处于高压政治中,说错一句话,乃至跟错一个人,杀身之祸是说来就来。比如阮籍的好友嵇康,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
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士人阶层自然人人自危,纷纷想出各种办法来避祸,有醉心于业余生活的,有远离政治中心到处游山玩水的,放到阮籍身上,也就剩了一种选择:装狂。选择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让他的“非主流”,狂到地球人都知道。这一招,其实他的父亲也用过,当年曹操征召的时候,阮瑀并非不知道凶险,所谓的先装逼,再忍辱,最后示好,其实是把握住了曹操的心脉,给曹操卖命没问题,关键要卖个好价钱,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赶上曹操最正确的心情,得到他最正确的任命。遗传到阮籍身上,卖个好价钱不指望了,保身才是第一,担惊受怕,小心翼翼,那不是人过的日子,所谓物极必反,猖狂示于人,反而是一种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手段。就像一只弱小的刺猬,给全身披上一身刺一样,猖狂就是阮籍保护自己的刺。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猖狂一生的阮籍,在放荡不羁中,却也深藏着深深的痛苦,一个青年时代励志要超越前人,成为英雄的人,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却不得不隐藏起昔日的雄心壮志,其中的愤懑可想而知。先前说的他醉酒,故意当着同僚的面呼呼大睡,其实是为了避免祸从口出。至于他在城乡飙车,走到无路的时候嚎哭而回。啼笑皆非中,却更深藏着壮志难酬的苦痛。驾车的路是无路可走的,生活的路又去何处找寻呢?
所以有了王勃那一句深深的叹息: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猖狂的外表下,绝不是潇洒的心,而是积郁一生的深深苦痛,理想幻灭的无奈与悲伤,得过且过却不甘心的内心挣扎,恰如那首他著名的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相信这才是阮籍后来得到无数后人景仰的原因,真正的士人,仰慕的绝不是他天马行空的生活,放荡不羁的外表,更有他心灵的矛盾挣扎,壮志难酬的悲伤。尤其是对于后来所有曾经拥有雄心壮志,却不得不经历理想幻灭的中国人来说,阮籍,仿佛是历史长夜投下的重重倒影,让无数的后来人感叹命运的相似,深深的顾影自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