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在日本文学史上,樋口一叶身处的时期近乎可以看作是一次“文学大爆炸”, 诸如夏目漱石、森鸥外、岛崎藤村、德富芦花这样的名家在此交相辉映,开创了日本文学走向世界的序幕。日本只有两位作家的头像上过日元,其一是“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另一位就是樋口一叶。巧合的是这两位作家都在人生的后期开始文学创作,且时间极为短暂,但樋口一叶凭借着自己短短二十四年的人生经历、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译林今年出版的这套“林文月译日本古典”是近两年来少见的综合装帧、纸张、内容相对较好、较有诚意的一套丛书。《十三夜》是其中一本。
樋口一叶的小说质朴恬淡,铺成不徐不疾,情节设置上没有多少奇峰突起,情感表现上通常也是采用相对隐忍和克制的笔调。只有用心揣度作家对人物形象、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细节的刻画,才能体味到她的文字在很多地方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在一叶的很多文章中,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哀伤感,有时候这种哀伤感甚至深邃得近乎阴暗,类似连城三纪彦在《一朵桔梗花》中营造出的那种氛围。
大约是作家的身世造就了这种风格。樋口一叶出身贫寒,为了生计早已饱尝人间艰辛。面对无奈的生活处境,即便是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会多生感慨。一叶为改变自己的生活作出了努力,但积极的写作仍旧宛如杯水车薪。樋口一叶可能并不绝望,也不抱怨,但在创作小说的字里行间却也流露出了绵里藏针般地对于社会现状的控诉和批判,不直接却深刻,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内心诉求。
一叶擅长写情,也擅长描绘底层社会的千姿百态,对于私情、婚姻的拿捏也是非常精到的。试想一个刚过豆蔻年华不久就开始写作的女性、一个饱受生活摧残一直为生存努力的女性,是如何把那么多和她自己生活完全没有联系的东西表现得如此圆熟、贴切的?我想这绝对是一种超乎常人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一叶不是天才,她只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
如果樋口一叶只是一个描写世情的通俗文学作家,那她绝对不可能在日本文学史上达到如此高的地位。樋口一叶的小说,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她设置的开放性结尾,很多小说她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只能通过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一些表述以及故事进行中的一些铺垫去猜测故事结局最后的走向。一叶对于开放性结尾的应用,比之西方最善使用这种手法的作家卡佛来说,毫不逊色。
小说中,一叶经常使用大量的典故、和歌、古诗词,很多地方的表述都采用典故的形式来代替,类似于中国古诗创作中的“用典”。这种手法让小说显得韵味十足,但对后世的读者以及外国的读者来说,这在阅读上增加了难度。《十三夜》小说集选取了樋口一叶最具代表性的十篇小说,每一篇小说都是写情,每一篇写的情却又各不相同,唯一近似的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不太幸运的,这大约也是作者的一种自况。樋口一叶的文字擅长造势,尤其是擅长通过景物的描写传出心绪、展现情节。
我猜想樋口一叶之所以能够在日元纸币上出现,是因其在日本文学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她继承了平安时代紫式部、清少纳言等作家的古典风格,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又在随后的德富芦花、永井荷风、坂口安吾、川端康成等人的作品中得到了继承—直到今天,甚至在日本侦探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笔下的女性身上,也还是能看见丝丝缕缕的、属于樋口一叶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