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钱锺书知己滕固与傅雷吵翻 开除党籍遭通缉

//m.zimplifyit.com 2014年01月06日11:23

  说滕固——他与钱锺书、傅雷的几件事

  

  相知钱锺书

  钱锺书《槐聚诗存》中有《哀若渠》四首五古,其第一首云:

  阙地起九原,弥天戢一棺。

  不图竟哭子,噩耗摧肺肝。

  不信事难许,欲信心未甘。

  子寿讵止此,止此宁天悭。

  赴死轨独短,熟视不能拦。

  修促事切身,自主乃地权。

  亦思与命抗,时至行帖然。

  徒令后死者,叩天讼其冤。

  【君有敬通孝标之恨、遂促天年】

  若渠为滕固的字。

  滕固(1901—1941),江苏宝山县月浦镇人。191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9年东渡赴日,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美术考古和美术史论,1924年毕业回国。参加过“文学研究会”、“民众剧社”、“创造社”等社团,创建“狮吼社”,与刘海粟等人发起“上海艺术研究会”。先后担任上海美专教授、湖南艺专校长。1927年滕固加入国民党改组派而转入政界,1928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因组织内讧被开除党籍,并遭通缉。1929年底避走日本。翌年夏,化名邓若渠,辗转赴德。1931年进入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哲学系研究艺术史,获哲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先后担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等职。滕固引入西方风格论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上开创了中西结合研究的新领域,著有《中国美术小史》、《中国唐代和宋代的绘画艺术理论》、《唐宋绘画史》。惜于1941年英年早逝,年仅40岁。

  上述《哀若渠》写于滕逝世的1941年。1939年,钱锺书离开昆明赴湖南教书之前写有《滕若渠饯别有诗赋答》。写下《哀若渠》之后不久,钱锺书又写有《又将入滇怆念若渠》。这些文字都收入《槐聚诗存》。不论篇幅长度,还是数量,抑或感情深度,这些篇章都是该诗集中忆念友人篇章里最重者。兼及钱锺书在昆明与滕若渠的交往前后算来也不满一年,这些文字更是非比寻常。显见,滕固是被钱锺书视为知己的。而滕固赠钱锺书诗中有句:“十九人中君最少,二三子外我谁亲。”同样,滕固视钱也若是。这可以看做,人的相知深度与时间的长短并无多大关系的一个典型例证。

  惹翻傅雷

  滕固是在1938年7月出掌国立艺专的。国立艺专为北京艺专和杭州艺专西迁后在湘西沅陵合组而成。因两校师资、校风差别巨大,为免生龃龉,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成立校务委员会。原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任主任委员,原北平艺专校长赵太侔和教授常书鸿任委员。1938年夏天,国立艺专8位教授联名向校务委员会提出改善生活和教学条件的书面请求,林风眠在接到书面请求后的当夜独自出走。杭州艺专的师生随即罢课罢教,竟至发生械斗和互殴。鉴于这种情形,教育部奉行政院令,撤销了校务委员会,改行校长制,在教育部任专员的滕固被委派为校长。

  滕固上任不久,日寇进攻武汉、长沙,学校被迫迁往昆明。到昆后,滕固决定调整人事安排和教学规划。美专教务主任一职他拟请傅雷来担当,而傅雷此时正困居“孤岛”上海。

  滕固与傅雷相识于法国巴黎,时间在滕固赴德留学途经法国巴黎的1930年5月间。在巴黎,滕固探望赴欧考察美术的刘海粟,同时结识伴同刘的留法学生傅雷。1931年秋,傅雷与刘海粟结伴归国。刘海粟执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聘傅雷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滕固回国后曾在上海美专短暂任教。

  滕固任国民党中央政府内政部次长兼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后,曾于1935年3月和1936年冬两次邀约傅雷参与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工作,但因傅雷性格刚直,工作时间都不长。滕固深知傅雷事业心极强,又有真才实学,为弥补前此缺憾,毅然决定启用老友。

  1939年2月,傅雷接到滕固发来的电报,苦心思虑后,乃决意应聘。傅雷抵昆时,正遇滕固“裁撤”教职员,招致师生强烈不满。据傅雷《自述》:“未就职,仅草拟一课程纲要(曾因此请教闻一多——傅雷原注。闻曾担任北京艺术学院教务长——笔者注),以学生分子复杂,主张甄别试验,淘汰一部分,与滕固意见不合,五月中离滇经原路回上海。”

  该校学生吴冠中所著《烽火艺程·出了象牙之塔》记述道:“这时候,滕固校长宣布,请来了傅雷先生当教务长,大家感到十分欣喜,因为都对傅雷很崇敬。傅雷先生从上海转道香港来到昆明,实在很不容易,他是下了决心来办好惟一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的吧!他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对教师要甄别,不合格的要解聘;二是对学生要重新考试编级。当时教师多,学生杂,从某一角度看,也近乎战时收容所。但滕校长不能同意傅雷的主张,傅便又返回上海去了。”

  郑重所著《林风眠传》则透露说:“傅雷不受学生欢迎,加之与滕固的意见不合,到任月余就辞职离校了。”对于傅雷离校的原因,又多了一条“不受学生欢迎”。学生为什么不欢迎傅雷呢?

  该校另一位学生朱德群给出一个解释:“我们都很爱读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他本有崇敬之情,可是他在一次讲话中把他的好友刘海粟说成是大师,我们当时认为刘是‘海派’,专业水准不高,根本称不上大师,就对傅雷心生反感了。”而学生的这种态度可以想象会使清高、孤傲、暴躁的傅雷如何反应!这时,滕固裁撤人员急求平稳过渡,傅雷的办法无异火上浇油。滕固自然不会同意,这就惹恼了傅雷,两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争吵。施蛰存在《纪念傅雷》中记述:“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傅雷走后,刚过了一年,美专校内的人事纠纷,最终还是引发了学潮,时在1940年六七月间。这让滕固备感心力交瘁,加之自身身体状况不好,家庭矛盾加重。在美专迁校四川璧山之后,滕固于当年10月,辞去了国立艺专校长职务。

  滕固任国立艺专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三个月,又适逢战事紧张,校舍三次搬迁,校务及人事关系复杂又苦难时期,但能够坚持办学,并培养出吴冠中、庞薰琹等一批艺术人才,滕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赞许,其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功绩值得书写一笔。

  滕早逝于1941年,实属可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