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心怀梦想,卑微而高贵地活着”,这是一个立场,也是一种姿态。两者相加,便是一幅诗人的肖像。敕勒川的诗集《细微的热爱》分为8辑,共有诗歌229首,几乎每一首“都是一场日出,从一个人的心中捧出,温暖、明亮、美好、鲜活……给人以安慰和感动,更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当然,有温暖,就有寒冷;有明亮,就有黑暗;有美好,就有丑恶;有鲜活,就有腐朽。当诗人说出一半的时候,另一半,那还用说吗?在诗人笔下,一道闪电,随草叶而弯曲;一棵大树,因蚂蚁而崇高;一个时代,在马掌上终结。
“诗是写给人的,不是供奉给神或鬼的。所以诗要说人话,要感动人,要直抵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个诗人,如果他真诚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那他就是幸福的;如果再加上一点儿幸运,这声音就会感动世界。
今天,假如一个诗人能坚守一个梦想,就足以被世人所高看。敕勒川却有三个梦想,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让不喜欢诗歌的人爱上诗歌,让喜欢诗歌的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让滚滚红尘中,每一个人的心上都点燃一盏温暖的诗歌之灯。”
因为这样的梦想,春去秋来,年轻的诗人身居僻巷,淡然无求,辜负酒色,默守清贫。而一首首诗歌,却像国王派出的人马,或者诗人幻化的精灵,在很多读者中受到尊贵的礼遇。
在我眼里,一切优秀的诗人,必定有顾念苍生的大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在诗中写道:“我看到的黑暗,多么明亮/我还看到//那个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是黑暗/打开的一扇门”(《人是黑暗打开的一扇门》),“不要将寒冷视为敌人,不要用温暖/伤害它们”(《寒冷》)。这些诗句正好印证了敕勒川的一贯主张,那就是:“我要用诗歌发现人性中明亮的部分,发现生活中的爱和感动。我要用诗歌照亮自己,照亮生活。一首诗就是一个人:善良、宽容、坦荡、朴素、悲悯、正直……这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也是一首诗应有的品质。”
经历过艰难困苦,看惯了白眼红尘,他仍然痛并快乐着,爱并感动着,轻并沉重着。他的《新年登高远眺》有这样几句:“所谓生活,不过是久久地站立,然后/默默地眺望……把重心/从一条腿,一点点挪到/另一条腿……”
这样一种百折不回的孤绝的坚守,终于让他的诗歌百炼成钢。看看这首写给他父亲的《黑白铁加工》:“你从未打造出一颗星辰!但是父亲/你仍敲打着,从不停手”,“你把黑夜打得多薄,你把白天打得方方正正/阳光下,你鼻尖上悬着的那一颗汗珠/就要滴落下来”。
敕勒川的诗,清涧之曲,碧松之音。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此乃草叶之歌乎?夜莺之歌乎?抑或天真与经验之歌乎?吾不敢轻断也。他自己却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所以/我总是想些微不足道的事,比如/一片雪花的来历,一枚落叶的去处,一只蚂蚁/针尖般的命运”(《巴掌大的爱》)。但是,蘸着草叶上的露珠,书写着巴掌大的爱,在无边的寂夜里,守护着心灵的灯盏,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卑微?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高贵?天苍苍,野茫茫,一片草叶就是枯黄的小路,一盏油灯就是遥远的故乡,而一个诗人的标志永远是:一双草鞋,一把雨伞和一座心灵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