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地方台办春晚,弊多益少。自1983年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晚的几年后,羽翼未丰的市县地方台便纷纷效之。从此,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地方台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提得起放不下,办好办赖都得办。其中的尴尬,只有亲临操作这份工作的人员体会最深。
最初几年,地方台春晚大多办得还算顺利,原因是电视刚刚普及,频道比较少,收视自然就高,加之人们对电视的热情刚刚兴起,喜欢参与,本地的艺术 资源又从未通过电视开发过,地方主管领导又给予高度重视,这些因素都成全了地方台春晚的最初起动。可随着电视频道不断增多,节目日趋丰富,特别是卫视节目 在全国的覆盖,对地方台的收视给予了致命打击,一时看好的地方台春晚,也很快成了昨日黄花,失去了往日艳丽。
对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台的尴尬在于,本来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临到年根儿还得想法挤出点经费用于春晚。经费解决了,接下来还有演员问 题,地方艺术人才是有限的,年年用那么几个人唱来跳去,即便有点绝活,也早已是江郎才尽,观众没了新鲜感,甚至已经厌倦。于是,开始花高价从外地找演员。 价码太高的请不起,低的大多又没名气,挖空心思,找遍门路,最后只能量力而行找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脸儿是新鲜了,节目也算换样了,热闹是热闹了,可观众看 后吧嗒吧嗒嘴说:净是外地演员,演得再好有啥意思,若是这样,还不如就看中央台春晚得了。忙活数月,换来一句扫兴话,让所有操持晚会的人伤透了心。再是场 地、舞美、灯光、服装等条件大多地方台都不具备,赶着鸭子上架,硬学央视、卫视,结果是钱没少花、力没少出,最终换来的是观众不买账。
既然如此,不办不就得了。不行,层层领导都意识到这是一项硬任务,既然办起来了就得年年办,还得一年比一年办得好。就这样,年年坚持办,办得筋 疲力尽,办得得不偿失。这里,笔者建议,莫不如实事求是,借中央禁止举办奢华晚会的要求,把有限的人、财、物更多投入到日常节目的制作当中,多打造几个老 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诚然,作为电视媒体,积极营造民族节日气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不妨试着另辟蹊径,在春节期间多摄制播出一些具有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色彩、年味儿甚浓的地域民俗民艺,让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培植起来的绝技绝活走上春节荧屏。这或许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好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