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2013舞剧:创作演出热中求稳

//m.zimplifyit.com 2014年01月27日09: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欧建平

  2013年,中国舞剧创作演出迎来了丰收年。这里,笔者仅从这一年亲历亲目的106场舞蹈演出中,择要点评如下:

  中国第8个芭蕾舞团——重庆芭蕾舞团2013年5月初上演的舞剧《追寻香格里拉》,设计观念先进,视听效果新鲜,留德8年回国发展的重庆籍团长 刘军与中国台湾青年编导李国治为4位主角创作的独、双、三、四人舞,以及都市中的经纪人、雪域中的藏民、寺庙中的菩萨、大自然中的花神和雪花群舞,都有别 致的想法与流畅的设计。

  自广东现代舞团在1992年横空出世以来,国内陆续有了北京现代舞团、金星现代舞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和北京9当代舞团这4个全职的现当代 舞团;11月30日,“上海175当代舞团”世界首演《荷》。所谓“175”,是创办人苗小龙、赵亮、张劲刚3位志同道合的优秀青年舞者铁心“一起舞”的 谐音。《荷》取意自北宋诗人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而“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境则让我们悟到了他们追求的精神品格。

  辽宁芭蕾舞团12月上旬,接连在沈阳和北京演出的《斯巴达克》,让我们感到了多重意外的惊喜:一是俄罗斯芭蕾大师Y。格里戈洛维奇的这部现代芭 蕾舞剧,一反传统芭蕾舞剧的阴盛阳衰,男性的“铮铮铁骨与巍巍雄风”横扫了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台,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并且一直是各国芭蕾舞团惊羡不已却不敢 问津的经典之作,而中国辽芭人,居然有魄力、有能力,得到大师的特许,并将它完整地复排在了中国的舞台上;二是这部1968年首演的作品即使重现于45年 后的今天,从创作观念到编舞手法,丝毫不让人觉得过时;三是这部原本为东斯拉夫人量身打造的芭蕾舞剧,即使由我们这些身体条件与精神气质极不相同的中国舞 者们上演,也照样能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说明编舞本身的高明所在。

  2013年,中国舞蹈与国际接轨的大事件包括“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五季”11月中旬首演的剧目《生长》。青年舞蹈家王亚彬领衔,并特邀了10年 来风靡欧洲的比利时当代舞奇才S.L。切尔考维首次来华担纲导演和编舞,海选了中国、日本、希腊、美国的6位优秀青年舞者,以及来自印度、刚果、波兰的3 位杰出青年乐手加盟,使这场90分钟的演出变成了一个以“青春”为赌注、以“混搭”为基调、体能喷射、创意奔涌的竞技场,而《生长》这个主题则通过生物基 因的遗传与变异、生命降临的自然与不自然、人类在面具前后的不同样貌、水晶球从实到虚的千回百转等多种极具思想性的意象,表现出创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与向往。

  2013年下半年,北京的舞蹈活动进入密集状态,其中包括“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和“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暨2013 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以及天桥剧场以其建立60周年为契机创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这些国际顶级的舞蹈活动不仅让北京人以“不出城市门,看遍天 下舞”的方式,欣赏到了国际顶级的舞蹈艺术,而且也让北京日益成为各国知名舞蹈家频繁出入的国际大都市。

  仅以“首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为例,不仅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沈阳、天津、广州、苏州、香港7个城市的8个中国芭团,而且还吸引了法国、俄 罗斯、乌克兰、英国、德国、瑞士、美国、韩国、澳大利亚9国的11个外国芭团,并且安排他们先后演出了14台题材多样且风格迥然的舞剧和晚会,其中既有浪 漫芭蕾舞剧《吉赛尔》和《海盗》、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现代芭蕾舞剧《卡门》和《阿莱城的姑娘》、当代芭蕾舞剧《小美人鱼》《过年》 《末代皇帝》《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又有短小精悍、风格多变的《精品晚会》,但客观地说,属于世界首演且令人振聋发聩的演出则是由北京当代芭蕾舞 团首演的舞剧《夜宴》。

  舞台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群身穿黑袍、脸戴假面、神秘莫测的幽灵在缓缓地蠕动着,并且伴随着时而低回的吟唱声、时而高亢的器乐声;天幕 上,一副带血的盔甲高悬在半空,代表着老国王必将复仇的阴魂,但扑鼻而来的香氲却使得这种阴森森的氛围有惊无险,仅传达出某种虚拟的悲剧之美;王子登台, 在幽灵中游荡,显然是在寻找父亲的指令,其修长的肢体线条与抬至90度的后腿控制,可与幽灵吉赛尔媲美;奥菲丽娅漫天挥洒的红色雪花,象征着这个鲜血淋淋 的千古悲剧;而母后与新国王在前夫鲜血中苟且偷欢的舞蹈,则无情地鞭笞着世上所有不知廉耻的女人……《夜宴》的此番亮相,是团长王媛媛为北京当代芭蕾舞团 5周岁创作的,灵感则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而该剧首演之前,就已得到多个国际舞蹈节的委约与邀请,其国际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

  稳步攀升的中国经济一直吸引着各国舞团前来淘金,而美国芭蕾舞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这两个世界顶级的芭蕾舞团更是载誉归来,为我们奉献了风格不同却水平上乘的舞蹈演出。

  美国芭蕾舞剧院继2009年首次登陆中国后,于2013年3月初再次来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一台“三合一”晚会和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尤 其是这台晚会,最能显示美国舞蹈的兼容并蓄与丰富多彩。为晚会开场的《你的眼神让我沉醉》虽是交响芭蕾,但却与不同肤色、身材与动作质感的男女舞者构成了 一幅幅浪漫多情的美丽画面;随后是根据莎翁悲剧《奥赛罗》创作的现代舞剧《摩尔人的帕凡舞》,因而摈弃了古典芭蕾舞剧惯用的哑剧手势,而只用了4位男女主 演在不同时空力度值上的合理调配,便把这部千古奇冤的悲剧讲得催人泪下;压轴的《牛仔竞技》是部美国西部味道十足的芭蕾喜剧,但不穿脚尖鞋的女舞者、美国 民间的四方舞与可爱的女牛仔,却使美国芭蕾从此有了自己的特色。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9月底至10月初的来华公演,成为各地专业芭蕾舞人和芭粉们的最大兴奋点。该团接连推出了两台芭蕾舞剧——一台是首演于 2004年、当代风格的《安娜·卡列尼娜》,一台是首演于1895年、古典风格的《天鹅湖》。强大的阵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该团一号女主演U。洛帕特金娜 了。亲睹她主演的《天鹅湖》,是笔者2013年国内外观舞中最高的审美享受——自打这部能与芭蕾画等号的舞剧1895年首演于马林斯基剧院以来,各国观众 看该团的《天鹅湖》时,总有种朝圣的感觉,而作为“当今古典芭蕾的大姐大”,洛帕特金娜则不负众望,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一出场,她那修长 的线条与高贵的气质便立即让我们叹为观止。她那双超长而敏感的手臂,随着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那沁人肺腑的“白天鹅主题”与她同时作为动力与表情的呼与吸,与 全身各部位之间细腻互动,由此产生的恐惧、期待、幸福、无奈等复杂感情,让我们同步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美感。

  10月,“第十四届‘文华奖’展演”的决赛轮番在山东举行,其中就有8台舞剧。显而易见,各参赛单位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下了血本,但评委们 心中“艺术至上”的标准却是不可动摇的。最终,他们将3个“文华剧目大奖”授予了《红高粱》《铁道游击队》和《粉墨春秋》3部舞剧。

  青岛市歌舞剧院的舞剧《红高粱》由王舸、许锐两位新锐编导根据莫言同名小说转化而成,整场演出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与征服力。剧情中那些人尽皆知 的男欢女爱和不加粉饰的人之常情、中国人心中那股由来已久且挥之不去的爱国情结、用蒙太奇贯穿典型事件的舞剧结构、从典型环境和鼓子秧歌中提炼出来的动作 语汇、全情投入的那对男女主演和那群粗壮有力的群舞演员、那些既有地方特色又能触耳惊心的旋律与节奏、以及高密剪纸的高粱地景片和简约大气的满台红灯 光……所有这些因素的合力,证明了当代中国人完全可以用当代的观念、意识、方法和技术,诠释好一个过去的故事。

  舞剧《铁道游击队》就编舞的创新而言,最大亮点当是在“铁道”和“游击队”这两个主题词上动了不少心思——总编导杨笑阳和执行编导金美花聪明地 从游击队员悄悄拆除轨道、破坏日寇运输的真实情节中汲取灵感,编排了以铁轨为移动装置的精彩舞段,并让车厢中的旅客有节奏地前倾与车厢外的游击队员原地奔 跑,配合着车轮的原地转动,造成了列车处在行进中的神奇幻觉;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还通过让车厢伸出一块平板,两名游击队员矗立在上面,重心大幅度倾斜地 手舞足蹈的方式,由此塑造出游击队员们神通广大的英雄群像。

  此外,这一年里,上海芭蕾舞团的《简·爱》,让人眼前一亮。在此前的中国舞剧舞台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一台既简约大气又清清楚楚、既动静结合又 干干净净的作品。该剧的别出心裁就在于,仅通过对在孤儿院长大的家教简·爱、傲气冲天的豪门富绅罗彻斯特与其患精神病多年的妻子贝莎三人间关系的精准分析 与恰当处理,特别是为贝莎设计的两度“放火”——先是失手所致,后是嫉妒造成,以及随时可从牢笼般的阁楼或者任何一个角落中迸发出来的癫狂之舞,而未使用 任何比比画画的传统哑剧,便将这部舞剧“跳”得酣畅淋漓。上芭团长辛丽丽通过这次“中国人编剧、外国人导演、外国人舞美、中国人表演”的强强联手,开始探 索着一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崭新路径,而《简·爱》自首演以来的国内外邀约不断,已证明了这次尝试的旗开得胜。

  由武警文工团演出的舞蹈诗《延安记忆》,可谓主旋律舞蹈作品中的又一佼佼者。这是一首革命现实主义题材与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交相辉映的音乐舞蹈史 诗。整部作品是通过一位“老延安”故地重游的倒叙方式完成的,而在宏大叙事与细节捕捉中,创作人员采用了从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流传至今的信天游《东方 红》、气势恢弘的《黄河大合唱》、优美动人的歌曲《南泥湾》、新歌剧《白毛女》等,以及由当代作曲家徐沛东用流行乐风创作的那首激情澎湃的《我要去延 安》,将革命圣地延安军民在抗战时期的生活场景与真情实感,以及当代中国人对延安精神的热切向往,逐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并让我们重温了共产党人缘何能在 当年清贫的物质生活中逐步壮大,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秘诀:积极乐观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斗志、群众路线的方向与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回顾2013年舞剧创作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尽管上芭的《简·爱》、上海175当代舞团的《荷》已经踏上了需要大智慧才 能找到的简约之路,但很多大型舞蹈作品还是在高成本与大制作的惯性下积重难返,不愿或者不知如何在编剧和编导上下大功夫,继续重复着“舞不够,景来凑”的 愚蠢老路。此外,在舞剧与舞蹈诗持续升温的中国舞蹈界,舞剧的剧本和舞蹈诗的文本创作始终是个大问题。春节前,全国演出市场再次被《天鹅湖》垄断的事实足 以提醒我们,如何为舞蹈挑选一个好故事和如何用舞蹈讲好这个好故事同等重要。显而易见,这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而这方面的专才则是当务之急,需要有关部门 齐心协力,尽快拿出解决方案,以免让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付之东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