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春节前密集的演出进入尾声。盘算一年,忙碌而充实,收获于努力中。”1月22日,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刚刚过去的农历蛇年,的确是邓建栋奔波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除了日常音乐会、下部队的演出外,他的公益性二胡艺术学校正式开学,他还忙于张罗阿炳诞辰120年的纪念活动,清明节前给阿炳扫墓、举办音乐会、出版《〈二泉映月〉阿炳与邓建栋》CD……邓建栋说,二胡不仅是他钟爱的事业,更是他的责任。
要站到舞台中间去
诞生了民间音乐家阿炳的江苏无锡,也是邓建栋的故乡。9岁那年,到邻居家串门的邓建栋偶然看到一位残疾退伍军人在教人拉二胡,觉得特别好玩,便执意要学。“妈妈当时极力反对,她觉得学了二胡就注定要离开家。我真是做了好多工作,才有了学琴的机会。”
学琴仅一年,邓建栋便被著名的小红花艺术团录取,担任二胡、板胡独奏,到处演出。1975年,小学还未毕业的邓建栋就被招入江苏省戏曲学校,主修锡剧伴奏。5年之后,他成了江苏省锡剧团的主胡。
“为戏曲伴奏,其实没有更多的技术要求,仅仅是对戏曲风格和味道的把握。”除了技术上的不满足,更让邓建栋觉得委屈的是“永远不能站在舞台中间”。“戏曲的伴奏乐队都只能坐在侧台被限定的空间里,很憋屈。”所以,即便是每天有两场演出,邓建栋也没有放弃对二胡演奏的学习。
虽然在戏校、在剧团的日子很辛苦,但也成了邓建栋最宝贵的财富。“在这段时间,我学习了很多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打击乐,除了锡剧,还学习京剧、昆曲、扬剧、沪剧、越剧……这些都为我的创作、演奏奠定了基础。”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85年6月,邓建栋成为江苏省首届青少年二胡比赛的黑马,不仅获得了青少年组第二名,他的创作处女作《姑苏春晓》也获优秀新作奖。同年11月,他独自拎着二胡来到北京,代表江苏参加首届北京二胡邀请赛,出人意料地获得一等奖,并获规定曲目《长城随想》及自选曲目《姑苏春晓》两项最佳演奏奖。
“首届北京二胡邀请赛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二胡比赛,集中了当时所有实力强劲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我能夺冠,真的非常意外。”邓建栋说。
夺冠之后,全国各大音乐学院纷纷向邓建栋发来邀请,最终他选择了南京艺术学院。“当时,南京艺术学院开出的条件异常优厚,可以免试直接插班到三年级。但我还是觉得不能为了拿文凭而上学,应该安下心认真学习一些知识,所以最终我还是进了二年级。”
毕业后,邓建栋正式进入空政文工团。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下部队的演出非常多,曲目大多较为通俗,但邓建栋没有懈怠,练琴、创作是每天的习惯。“我很幸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每天练琴、到处演出,都让我觉得幸福快乐。”
“阿炳就在我身边聆听”
《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取名于无锡惠山脚下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阿炳生于斯、死于斯,他的墓就在惠山脚下,墓前立了一座阿炳戴着毡帽拉着二胡的铜像。2013年是阿炳诞辰120周年。阿炳无儿无女,邓建栋认为,自己身为无锡的二胡后辈,对于阿炳的纪念是责无旁贷的。
“在清明节前,我们二胡人应该为他扫扫墓。”于是,2013年4月29日,他和二胡演奏家宋飞等一起在阿炳墓前搞了个简单的纪念仪式,念了祭文。然后,在阿炳墓旁的二泉映月音乐广场举办了一场露天的二胡音乐会。没有组织,几百名二胡爱好者带着自己的二胡自发地聚集过来。
邓建栋清楚地记得音乐会的最后一支曲子是《赛马》,台上台下几百把二胡同时奏起这首曲子,旋律回荡在惠山脚下,围绕在阿炳墓周围。邓建栋回忆起来还很激动:“其他城市估计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个广场是大家上惠山的必经之路,那天大概有1000人在听我们的音乐会,效果特别好。一起拉二胡的业余爱好者中,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8月17日是阿炳的生日,邓建栋与朱昌耀等二胡名家以及江苏民乐团一起在无锡大剧院的歌剧院举办了《二泉映月,世代流芳——纪念阿炳音乐会》。“对家乡有永远抹不掉的情结,要通过手中的乐器回馈家乡。”所以这场音乐会是免费对热爱民族音乐的老百姓开放,同时还向无锡好人、劳模、残疾人、儿童赠票。
“这场音乐会,我曾计划在阿炳故居门口举行。我曾经在那儿演出过,而且有过很神奇的经历。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月朗星稀,我作为音乐会压轴出场演奏《二泉映月》。我在演奏的时候,似乎觉得阿炳就在我身边聆听,我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呼吸。”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音乐会选在了无锡大剧院举办,邓建栋颇为遗憾。
但邓建栋的遗憾,在他的另一项工作中得到了弥补。2013年11月1日,《〈二泉映月〉阿炳与邓建栋》 CD首发。这张CD共收录了7首曲子,其中3首是阿炳唯一录制二胡作品原音《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其他4首是邓建栋演奏作品,分别是刘文金指挥、与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协奏的《二泉映月》,彭家鹏指挥、与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协奏的《二泉映月》、《听松》以及邓建栋向作曲家莫凡约写根据阿炳身世新创作的《阿炳叙事曲》。
“我总觉得我有责任”
2011年,当首届全国二胡少儿优秀选手(业余)展演少年B组决赛的所有评委、观众离开现场后,12岁的湖南小姑娘徐凯玉依然站在台口看着空荡荡的舞台。徐凯玉满含泪水的眼睛,引起了邓建栋的注意,原来在比赛中,徐凯玉的演奏出现了失误。邓建栋一边慈爱地摸着孩子的头,一边安慰道:“孩子,没关系的!谁没有出过错呢,我们也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徐凯玉哭了,与她同时流下眼泪的还有她的指导老师单绪恩。
徐凯玉来自湖南省慈利县的大山里,家中经济十分拮据,全家人仅靠父亲一人开电动三轮出租车养活。由于喜欢,徐凯玉从4岁起便开始自学二胡,直到8岁那年,一句“我学二胡是因为我爱它”打动了9岁辍学后靠自学成才的二胡老师单绪恩。从那以后,单绪恩便开始分文不取地教徐凯玉拉琴,并且一教就是4年多。
徐凯玉的故事打动了邓建栋,他不仅送琴、送CD,还在之后的两年中数次将师徒二人接到北京单独辅导。“她那双含着泪的眼睛,在我心里始终挥之不去。我总觉得我有责任。”邓建栋说。
2013年,邓建栋在湘西为当地的孩子和基层教师做公益辅导的时候,又遇到了类似的故事。看着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邓建栋仍然无法拒绝,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3项硬性指标。“我对那个孩子说,你必须做到学习好、人品好、拉琴好,这3个‘好’,我才能教你。对徐凯玉,我也是这么要求的。”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帮助更多喜欢二胡却没有条件学习的孩子,邓建栋发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2013年11月1日,邓建栋二胡艺术学校在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挂牌成立。这所学校采用合作办学的形式,由邓建栋担任名誉校长,以无锡市连元街小学为基地开展教学。学校将构建一套完备的管理机制和民乐教学课程体系,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连元街小学负责,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形式的二胡交流或演出活动。同时,邓建栋将定期赴校对常年参与教学的教师团队开展专业培训,并为表现出色的学员进行授课、指点,为在二胡演奏上取得较好成绩并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深造机会和更多演出的机会。
邓建栋二胡艺术学校为公益性组织,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日常开支及培训教师指导费用均由连元街小学负责。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还将每年向学校投入不少于10万元的专项经费,以支持学校的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