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资讯动态 >> 正文

雨果故居博物馆拟与巴金故居互办展览

//m.zimplifyit.com 2014年02月19日10:25 来源:文汇报
巴金故居。 周立民摄巴金故居。 周立民摄

  今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记者昨天独家获悉:法国一家文化公司受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的委托,近日专程拜访巴金故居,希望促成中法这两位文坛大家的故居互办展览。

  巴金故居对外开放两年多来,人气持续火爆、活动连续不断,已成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

  让文学朝圣者如同回家

  上海武康路113号这幢普通建筑的铭牌上刻的是“巴金故居”,但这个小小庭院在读者的话语中有一个更恰当的名字:巴老的家。记者翻开留言本,发现了诸多读者的热情留言:“坐在你的阳光屋,也感受你每日的心境”;“走进巴金先生的家,感受到思想的静谧与美好”。巴金故居筹备之初,巴老的女儿、巴金故居馆长李小林就提出要让屋子内外始终都有“家”的氛围,不收门票,鲜花常换。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巴金故居的一多半参观者是巴老的文学爱好者。这里就像他们与巴老共同的“家”,一草一木都有人关切,从院里的紫藤,到窗下的腊梅。就连故居里养的小猫,也被游客们亲昵地取名“李二咪”,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2013年全年,巴金故居共接待7万多人次,这样的参观人次在国内的名人故居中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对记者说:“故居刚开张时游客每天达到七八百人,我们原以为这就是顶峰了,接下来该越来越少了,这是一般名人故居的规律。没想到不降反升,纪录不断被打破。”

  细节拉近与普通人距离

  国内名人故居不少,但是大多门庭冷清,难经营。据周立民介绍:“我们的追求是有效参观。布展的目标不是照本宣科地企图教育别人,而是把细节敞开,让每个人自己感受。”

  比如,巴老的藏书之丰,位居所有展品中“印象指数”之首,但藏书的展示有门道。管理者注意到,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观巴老藏书,关注点完全不同,大人感叹书的种类和数量,孩子们却被一厘米见方的袖珍词典和单词卡片迷住,故而,管理者把后者摆在了书架的显著位置。再比如,展品中有两件交通票据,一件是上世纪50年代巴老往返京沪的机票,许多人没见过,感到很新鲜,进而了解到巴老在那一时期的文化活动和朋友圈。另一件则是上点岁数的上海人都很熟悉的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公交月票,是巴老的夫人萧珊使用过的。一些参观者兴奋地说“这票,我们家也有过的”,一下子拉近了著名作家和普通人的距离。

  “我们的展览面积实在太有限,只能以小见大、以精代博,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参观者都有所收获。”周立民说。他向记者表示,与国际上成功的名人故居相比,巴金故居在硬件和软件上有待完善的空间还很大。好在,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进步。“最近我们增添了中英文导览器,今年夏天之前将把车库改装成资料影音室。将来还会下更多的功夫讲述好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

  “唤醒”周边名人故居

  “别让伟大的人物可敬而不可近,离你很远,像‘文化恐龙’似的,而是要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人。你对他感觉亲切了,才会对他的生活、他的写作感兴趣。”周立民主张,名人故居别老站在那儿傻等别人上门,要主动走出去,走到人们心里去。过去两年,“巴金故居”从武康路113号出发,向许多地方延伸。近的,走几步到同一条马路上的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举办“巴金藏名家书画展”,展示上一代文化人的交往和友情。远的,以“巴金文献图片展”的形式,走到了成都、西安、深圳,每到一地,都有当地最知名的作家主动“站台”,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事。

  “我们觉得有点孤单。其实就在武康路周围2公里半径内就有许多名人故居,可它们还处于‘半沉睡’之中。未来,我们想把巴金故居做成一个以巴老的人脉关系和文化活动为核心发散出去的公益文化平台。”周立民说,要是能由巴金故居牵个头,把上海市区西南的多所名人故居有机联合起来,做成一个信息网络,绘制一张“名人故居地图”,发行一种免费“联票”,说不定能让这些名人故居“活”起来,让上海历史上斑斓生动的文化生活复原在人们眼前。

  记者 吴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