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话剧《燃烧的梵高》:为质朴纯粹的精神感动(范党辉)

//m.zimplifyit.com 2014年02月21日09:3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范党辉
 

  于坚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说梵高:“他是人群中的先知。像上帝一样,总是上了十字架,人们才发现,上帝就住在我们隔壁。”住在尘世“隔壁”的这位 艺术上孤独的先知他衣衫褴褛入不敷出需靠弟弟提奥的资助方可过活,他在贫穷和世俗道德的围追堵截下创作出绚烂惊人的艺术世界,这些一张也没卖出去的画作像 神的长明灯一样烛照出我们的凡俗与贫困。这正是话剧《燃烧的梵高》传递给观众最直接的印象。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 和绽放努力……”这样诗意浓烈的自述,恰如他的绘画,热烈、跃动,像火焰般发出光芒。《燃烧的梵高》是国内第一部关注梵高精神世界的话剧作品,作为北京人 艺2013年原创小剧场剧目,曾在京津两地两度上演。在话剧舞台上呈现梵高这样一位深刻影响了20世纪绘画史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 对于他的绘画艺术世界的展现将是个难题。 况且,梵高的人生故事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化效果,该剧如何述出深意、述出新意才是关键所在。

  整部剧作带有强烈的文献剧色彩和突出的纪实风格。作者截取了梵高一生当中最后10年里的6个横切面,用真实生活片段展现梵高27岁开始尝试画画到37岁自杀这段珍贵的艺术生命历程。梵高的扮演者王劲松成功演绎出了梵高激动、热情、略带神经质的精神气息。

  该剧导演处理和舞美设计,一反任鸣贯常在大剧场中坚持的现实主义风格,空空的舞台上大写意式自由跳跃的场景转换,在虚实相间中,三块白布上不断 变化着与梵高创作相呼应的色彩与速写,既表达时空又烘托氛围,更重要的是非常恰当地表现出梵高心理节奏的变化。多媒体投影的运用,既成功参与了叙述又毫不 突兀或抢夺演员的表演。在这里,精良壮观的多媒体特效所投射出的色彩和图画均取自梵高画作,有着动人心魄的艳丽和热情,很巧妙地诠释了梵高的内心世界。梵 高的一句话正好可以诠释这种处理:“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服装化妆简单自由而妥帖,并不刻意追求复古,更重在追求与人物精神 的契合度。王劲松富有激情的表演也重在表达出人物“不疯魔不成活”的性格。来自内心体验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中,扎实的台词功夫和富于变化的丰富表情,令王 劲松做到了表演上的“当众孤独”。梵高越是滔滔地诉说和奔走,越是让你感到他是这世界上最孤独的一个人,先知的孤独。此外,王劲松的表演时而有一些夸张的 漫画式的肢体动作来展现艺术家天然无矫饰。全场最美妙的一个场景就是,梵高头戴草帽,夸张而快乐地走在热烈浓郁的黄绿色麦田里。“在炽烈的阳光下,没有一 丝阴影,就一个人,像一只蝉在阳光里狂欢”(梵高语)。然后,梵高蹲下来,与一只蜜蜂滔滔不绝地对话……这已经是梵高生命的终点,临界点。自杀的枪声后, 一幅幅梵高自画像投影在幕布上,不同时期的梵高,青春的安静的深邃的苍老的饥饿的生病的残耳的…… 先知是孤独的,除了与自然为伴,除了与真理为伴。

  整体来看,该剧空灵、精巧、富有诗意,有着四两拨千斤般的举重若轻,导表演者之间的默契引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一颗高贵、炽热而单纯的艺术之 魂的大门。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最需要的莫过于拥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优秀的文艺作品,正应该演绎这样一种观众与人物灵魂的深刻相遇。一个灵魂绘画者所 展现给我们的惊人力量,如刀锋般锐利或明晃晃,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挥开盘旋在我们心灵上空的物欲迷雾。尤其是在抵抗拜物倾向对文化艺术领域侵蚀的氛围 里,强调艺术和艺术家身上所蕴藏的精神力量是十分必要的。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说:在精神的追求中艺术家须得从科学规范或任何物质约束中解脱出 来,达到完全的自由。当心灵的力量增强,艺术的力量也必会增强。

  我们的戏剧舞台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这样质朴、纯粹的精神力量的鼓舞,需要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和艺术创造。梵高早就说过:“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惟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