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态与播出环境,中国电视剧适时调整与社会、观众的适应角度,继续坚定地走“以质取胜、创新发展”之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表现了电视剧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真正有口碑的作品往往不是依靠浮华表象求得暂时的市场先机,而是能够将充满活力和最受百姓关注的社会内容搬上方寸荧屏,让观众在被精彩剧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也会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化解误读、滋润心灵的亲近感
2013年,我国电视剧总产量达441部15783集,面对文化消费浪潮的冲击与挑战,不少电视剧创作团队更加主动地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运用视听艺术丰富百姓精神世界,增强百姓精神力量,满足百姓精神需求,把自觉的文化追求植入诚意创作,将时代的美学理想融入创新探索,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扫描里熔铸对未来的向往和希冀。
用审美表达,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当今,大众传播的社会语境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能否用有品质的创作高扬时代主流精神风尚,用有内涵的艺术作品聚合社会正能量,是当下电视剧创作能否从多声部文化喧嚣中砥砺品质的关键环节。回顾2013年,在类型、题材、风格均不拘一格的电视剧创作中,以下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一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2013年迎来自我超越与突破的时空节点。主创者更加自觉地从“再现辉煌”与“刻画品格”的史实影像出发,去揭示蕴含在历史画卷中的精神感召和价值指引。首次全景展现1927年到1932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艰辛探索历程的《寻路》,以严谨认真的历史精神,以史料和艺术手法运用方面的创新勇气,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先驱探寻救国之路的伟大情怀与卓越智慧,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添了当代中华民族寻梦、筑梦、圆梦之旅的宝贵历史积淀;人物传记类作品《毛泽东》《陈云》《聂荣臻》,通过细腻生动的人性刻画、富有浓郁的年代和生活气息的氛围营造,引领人们更有质感地走近“国之栋梁”,更加真实地感受“中国精神”,深刻而又形象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而从平型关大捷开篇的《我的故乡晋察冀》,致力于把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主题内核融于百姓故事与传奇讲述的《打狗棍》,以战地转移的感人故事切入烽火硝烟的《穿越烽火线》,都在题材、理念、视角、表达等诸多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二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可圈可点。近年的某些历史剧创作出现了一种以“杜撰加戏说”为形式、以“权谋加后宫”为框架的不良风气。可喜的是,2013年出现了几部持守清醒的历史观、提炼传统精粹、彰显中华文化的大作品。一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以中国政治文明初创的战国时代为叙述时点,巧妙展现了诸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形象揭示了中国统一文明鼎新的大转折。一部《楚汉传奇》,在浩繁史实讲述中凸显人文情怀,以开放灵活的叙事手法、丰实立体的人物塑造,使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引发对历史与人生的哲思。一部《赵氏孤儿案》,怀着对民族艺术经典改编的沉稳求实心态和探索创新精神,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信仰的珍视和弘扬。尽管历史剧在收视拉动方面还要加强探索,但2013年的历史剧为电视剧如何激发观众对于历史脉络的“群体”想象,将传统文化寻踪与时代精神弘扬深度交融,提供了宝贵标杆。
三是民族题材电视剧拓宽了电视荧屏的艺术表现视野。《阿娜尔罕》以新疆和平解放前后为时代背景,以一名维吾尔少女的命运波折为叙述线索,向观众展现一曲风云激荡的民族长歌、一段感人肺腑的患难真情、一幅见证历史的多彩画卷;《西藏秘密》深刻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上世纪30至50年代西藏风云际会的历史巨变和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茶颂》讲述了云南各族人民用茶叶支援西藏抵御外辱的历史故事,艺术地呈现了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以茶抗敌的壮丽史诗。这些诗化彰显民族历史的作品,不仅具有视听的审美吸引力,而且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于少数民族发展史的认知需求。
用潜心创作,触碰现实,化解误读,滋润心灵
在2013年电视剧创作中,热衷于夫妻矛盾和婆媳恶战、局囿于生活琐屑和小是小非、梦幻于不食人烟的偶像剧在减少。创作者在深度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更加充满理性地处理观众口碑与收视热度的关系,有锐度、有温度、有态度地聚焦社会热点、守望社会公平正义,昭示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时代主题,引领社会认知,为电视剧业创造了难得的年度市场业绩。
在我国包括养老制度和生育制度在内的全面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之时,电视剧在养老题材和育儿题材方面佳作频出。《老有所依》《有你才幸福》等勇于直面时代发展中的社会养老困局,展示时代变迁中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通过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智慧的生活理念和温暖的亲情观念,为和谐社会氛围注入正能量,体现出“把脉时代进程,深掘生活底蕴”的文化意识。《小儿难养》《辣妈正传》《小爸爸》《断奶》《宝贝》《孩奴》等多维度地以生养子女的中心话题连缀层层家庭关系与错综情感纠葛,通过对极具普遍性的现实问题的揭示,尝试展现当代年轻人在家庭、工作、社会等方面的心理成长、责任培养和社会角色认知。讲述北京普通百姓在时代发展中辛勤创业的《正阳门下》,引发收视热潮的《咱们结婚吧》,聚焦基层改革的《正午阳光》,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充满质感、饱含温情地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理想,揭示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底蕴。
这些作品是机敏的创作眼光、真诚的创作态度、扎实的创作作风与锐意创新的勇气四者合力之举。真正有口碑的作品往往不是依靠浮华表象求得暂时的市场先机,而是能够将最能展现改革大潮中充满活力的社会景观、最受百姓关注的社会境遇、最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草根”故事搬上荧屏,让观众在被精彩剧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也会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化解误读、滋润心灵的亲近感。
用生动形象,彰显道德情怀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当下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格局。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乐岗敬业、友善助人等基本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融入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之中,提升社会道德文化水平,越来越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一种自觉。
2013年,聚焦盲人群体的《推拿》采用沉静基调,深蕴文化情怀,着重表现盲按摩师活出人格尊严的饱满精神世界,主人公面对人生的挑战精神时时令人充盈于心。展示与怀念国人灾难史的《唐山大地震》通过情感的救赎、人文的关怀、温情的营造极具现实观照情怀。将抗日情节和亲情元素结合起来的《上阵父子兵》,在爱国、亲情的双线叙事中把小人物的大精神和细腻的父子情描写得沁人心脾。
《闯天下》《闯关东前传》《大宅门1912》等通过对传奇故事的生动讲述,塑造了一组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平民英雄群像。《全家福》《我的父亲母亲》《娘要嫁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通过怀念中国人的心灵成长史和婚姻恋爱史,让观众在纯真、纠结、艰辛而又快乐的往昔岁月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品味生活的真谛。《精忠岳飞》《隋唐演义》等以历史人物、传奇故事为叙述依托,使人性光辉与道德光彩彰显于方寸荧屏,使人们在审美享受中受到人生教益。剧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撼人心魄的革命斗争、引领风骚的英雄人物、充满质感的平凡生活、惩恶扬善的命运起伏演绎成感动心灵的精彩故事,为社会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人们构筑宝贵的心灵栖息地注入了股股清泉。
回首2013年,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态与播出环境,中国电视剧适时调整与社会、观众的角度,继续坚定地走“以质取胜、创新发展”之路,在着力表现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同时,努力让其成为当代人的信仰力量与精神偶像,在敏锐而深入关注民生话题的同时,将故事回归到最质朴的温情讲述,在彰显中华民族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的同时,揭示了我们走适合自己特点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在充分发挥荧屏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深刻阐释幸福主题、深情憧憬民族梦想,在积极借鉴所有人类文明创造有益成果的同时,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内容、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表现了电视剧工作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