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争鸣 >> 正文

网络青春幻想的程式化

//m.zimplifyit.com 2014年02月21日14:13 来源:文学报

网络青春幻想的程式化

——以江南《龙族》为例

王恺文

  一

  去年末《华西都市报》发布了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在主榜中名列第一的是此前主流文学界并不熟悉的作家江南。自2003年以来,江南共有《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 系列、《龙族》 系列等十七部长篇作品出版,其中大部分作品在营销时被打上的标签为“青春幻想小说”。“青春文学”和“幻想文学”原本是两个有区别的类型文学分类,而江南的小说,则被作为这两者混合的类型代表。

  和《龙族》系列相比,江南前几部出版的长篇作品销量并不算高,或者说并未高到使江南成为话题焦点进入大众舆论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从《此间的少年》和《九州缥缈录》开始关注江南的读者将《龙族》痛斥为“江南的堕落”,认为《龙族》系列迎合市场,毫无诚意。由此,畅销的《龙族》需要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

  二

  《龙族》系列第一部《火之晨曦》 出版于2010年4月1日,之前在《漫客·小说绘》上连载。之前江南的长篇作品大多以中篇形式在一期至两期内连载完,而后以中篇合集加料的形式写成长篇单行本,这种发布方式与传统文学期刊较为类似。而《龙族》的连载方式是每期一章,出版单行本时为章节连贯的长篇,更接近于武侠等其他类型文学发表方式。这两种连载方式导致的区别在于,前一种模式下作者写作往往一气呵成,独立性较强,在连载的过程中并不过多考虑读者和市场反馈,而后一种模式下作者可以关注每期的读者反馈和杂志销量,从而调整创作。后一种连载模式事实上和网络小说的发布方式较为接近,这种模式下读者的喜好对于作者影响更大,作者需要针对市场中的特定读者群,根据读者的喜好来确定和调整自己作品的人物设定、故事框架以及叙述方式等要素。而《龙族》整个系列采用这样的连载方式,体现了江南向商业化写作的迈进。

  《龙族》的故事框架没有太多新意。平凡现实背后隐藏着神秘世界,普通人主角得知自己不凡的身世,来到聚集超自然力量的学院。《龙族》也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这些作品所针对的读者群:只有较多接触网络、游戏、动漫这些亚文化的都市青少年才能无障碍地进行阅读,不符合这些筛选条件的读者则很难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这些设定看似抬高了作品的阅读门槛,实际上方便了作者对于确定的读者群进行针对性创作。而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那些能够为读者创造直接快感的情节也是各种类型文学中经常出现的:通知书寄来时曾经看不起主角的人们目瞪口呆,在学院里被忽视的主角突然间大显身手……这些情节能够很快地将读者带入熟悉的阅读节奏中。

  《龙族》系列的人物设定带有很明显的日本动漫和轻小说的痕迹:被打上“废柴”标签的男主角路明非,活泼犀利的女主陈墨瞳,霸气桀骜的贵族子弟恺撒,严峻冷酷的师兄楚子航。这些主要人物在《龙族Ⅰ:火之晨曦》中以非常鲜明而又富有既视感的形象出现。熟悉动漫亚文化的目标读者群可以很快从中寻找到自己喜爱和熟悉的人物类型,并且将自己以往阅读体验中积累的情感迅速投射到对 《龙族》的阅读中。然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作者没有自己的杀手锏,那么作品容易流于程式,人物趋向于脸谱化,读者也会很快丧失兴趣。

  因此,《龙族Ⅱ:悼亡者之瞳》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第一部中仅仅是配角的恺撒和楚子航获得了专属的第三人称视角,从而使得两名原本单薄的配角上升到次要主角的地位,通过个人故事的叙述使得形象丰满起来。《龙族Ⅰ》主要是跟随主角视角的单线性故事结构,而《龙族Ⅱ》则在三人之间切换,再加上部分配角的视角,使得单线性的故事结构变得复杂,更具有可读性。比如《龙族Ⅱ》十六幕至二十幕北京地铁屠龙的故事,地铁龙巢内的楚子航与路明非在绝境中寻找出路,地铁外的恺撒则处理外部的危机,两条线最终交汇。在这一过程中,两条线对于龙巢的信息相互补充叙述,故事线的交织创造悬念,读者可以在故事的推进中获得观看电影一般的阅读快感。并且,在连载体制下,这样的叙事方式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读者对“下一期”的期待,从而增加销量。并且由于前两部的成功,《龙族Ⅲ》也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例如,《龙族Ⅲ》中三位男主的关系变得更加容易引起暧昧的联想,甚至出现了三位男主角在狭窄的潜水舱里裸裎相对这样的情节。这种看似不必要的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于大量口味特殊的女性读者群的迎合。

  三

  高度商业化的写作方式能够使《龙族》吸引读者,但商业化写作并不一定能使读者变为“粉丝”。考虑到如今实体杂志和实体书相对较高的价格和网络盗版电子文档的便捷,有那么多读者愿意购买实体书,为江南走上作家富豪榜榜首贡献了一份钱,足以证明他们对于《龙族》的情感。而一部商业化的作品能生产出自己的粉丝,必然在某些地方能够感动读者,触及读者最深的情感脉搏。

  有读者评论说,江南写两种人写得最好,一是孤独的少年,二是将老而未老的大叔。“孤独的少年”这一形象确实贯穿了江南的主要作品,从《此间的少年》里的令狐冲、杨康,到《九州缥缈录》里的姬野、吕归尘,再到《龙族》里的路明非、楚子航。而江南笔下的“大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少年的变体或曰未来时的少年,作为主角的少年往往会接受这些大叔的传承,而这些大叔们交谈时每每会忆及少年时的旧事,他们少年时的情感结构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成为大叔们的魅力来源。

  在 《龙族Ⅱ》 的卷首致辞里,江南写道:“每个人年少的时候,心中都曾有一个孤独的路明非,或者是楚子航。谨以此书来缅怀我们曾有过的孤独。”少年的孤独是贯穿《龙族》整个系列的一条情感脉络。在故事设定中,所有的龙族混血儿们都因为自己特殊的血统带来的“血之哀”而与普通人格格不入,只能在同类中寻找共鸣。而江南设置的三名主角路明非、楚子航和恺撒即便是在同类中也无法摆脱孤独。第一主角路明非永远处于被他人漠视的境地中,无法摆脱“废柴”的标签;楚子航因为父亲的死而执着于追寻世界的真相,无法接受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而当他终于试图走出阴影时却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厮杀; 恺撒则追求成为混血种的领袖,却永远处于家族的掌控中无法挣脱。自我认同与他人的认同、对爱情与自由的追寻、血缘关系与家族矛盾,这些命题通过三名少年不同而又相似的孤独处境呈现出来。在《龙族》中,少年的孤独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尽管主角们获得了超越平凡世界的能力,但他们无法超越自身的孤独。他们的力量没法改变一些对于他们来说是支撑整个个人世界的问题,比如所爱之人并不爱自己。尽管对于20岁往上的读者而言,这似乎幼稚得可笑,但对于青少年而言,这可能就是占据他们内心的全部烦恼和苦楚。当熟悉网络小说和动漫的青少年翻开《龙族》,商业化写作的套路让他们很快进入文本,然后他们发现幻想世界并不能使他们逃脱现实中的情感困惑,令人窒息的孤独很快会触动他们。他们会产生代入感,与角色发生共鸣。那些俗套但又有效的类型文学常见情节会带来快感,这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再是止痛剂,他们在幻想的世界里重复和放大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情感伤痛。

  江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善于用散文化的笔法展现人物内心。《龙族》中,江南常常以主角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其日常生活,以带有浓重意识流痕迹的笔调展现主角与他人疏离的内心空间。在这种大段的叙写中,大量的细节性记忆被添加进来。这些细节本身成为少年之孤独的表征,又在后文的情节高潮处以梦境、回忆、幻景等形式出现,不断地唤起前文所营造的孤独感。这样的笔法能够为读者带来极强的代入感。甚至在某些情感的高潮处作者直接跳出来使用第二人称对读者说话。经过前面跟随主角视角的叙写和记忆细节的反复出现,读者已经完全被代入了角色,感到这些话是对自己说的,且毫无违和感。

  江南的老读者们确实有理由怀疑《龙族》的诚意,因为以上的笔法实际上在江南此前的小说中经常使用,在《龙族》中更是泛滥得让人厌倦。关于少年的孤独、爱情与理想这些命题也一直贯穿了江南的所有小说。甚至于在这些命题限制下,江南作品人物的形象都发生了重复,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江南小说中的女主角,永远是活泼犀利但又难以琢磨,甚至在外貌上都有万年不变的“耳边一绺不服帖的头发”。这些当年曾经感动了老读者们的元素被放入了商业化写作的程式之中过度使用,令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然而,《龙族》却凭借商业化写作与少年情结的融合,获得了如今青少年的喜爱。而这些年轻读者看《龙族》的年龄,差不多也就是老读者们看《九州缥缈录》的年龄,对他们而言,江南对于少年内心世界的讲述,依旧富有杀伤力。

  四

  “幻想文学”对于青少年读者的情感意义究竟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非常细致的研究调查。若泛泛而谈,大约是在虚幻的第二世界中解决读者现实中积累的情感需求。网络文学,尤其是唐家三少式的“小白文”,通过主人公在幻想世界里不断战胜敌人、提升自身力量,来为读者制造代入之后的快感;日本轻小说以及动漫则倾向于表现普通人在现实世界中获得超凡能力或者遭遇特殊生活事件,在人际关系方面如鱼得水,收获友情和爱情,从而为读者带来快感。以上两种文类的情感作用可以被概括为“止痛剂”,尽管并不一定能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暂时摆脱现实困扰的梦幻空间,让他们从角色身上移植情感,填补内心在现实中的空白。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这些无法解决的情感需求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中他们情感的压抑。这些压抑的来源包括升学压力、父母说教以及无法宣泄的心理与生理冲动,是青春期特有的情感现象。

  这种解剖青春伤痛的功能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最初是由郭敬明、韩寒、饶雪漫等“青春文学作家”承担的,而现在,是江南和他的《龙族》。这十年间,网络成为现实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类型文学的市场繁荣起来,原先作品气质更接近于严肃文学的青春文学作家们纷纷转型,一部分从类型文学中脱离出来,向纯文学靠拢,例如笛安和张悦然;另一部分则彻底地走向商业化,例如郭敬明。这两种转型虽然背道而驰,但导致了一个结果:“青春文学”本身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开始变得娱乐化,渐少触及青春之痛,而后来居上的网络文学又在娱乐性上大大超过原本的“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乘着网络的“东风”吸引了青春文学原本的受众群体,而它的商业模式、作者素质又导致很难出现承担原本青春文学功能的作品类型。2013年的网络文学市场高度繁荣,而背后是网络文学本身创新的速度减慢,旧有的叙事方式、故事类型被不断重复,网络文学中的幻想世界开始越来越“不接地气”,止痛剂变得像是致幻剂。由于创作的门槛较低,网络文学总体上表现出的文字粗糙、叙事单调也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