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与我一样,《西藏:思考的维度》的作者孙勇也是“藏二代”,即父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藏的干部。早在八十年代,我就认识孙勇,但最初还是神交。说神交,是因为常在西藏的报刊看到他的理论文章。
真正成为好朋友,是2000年我担任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以后,那时,孙勇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搞文字工作的都知道,研究室是笔杆子们集中的地方,我免不了经常去找点材料,一来二去,与孙勇由神交成为知交。
激情青年
说起孙勇,得说说1989年1月成立的“西藏青年理论学社”。孙勇是这个学社的发起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拉萨的理论界、文艺界、新闻界活跃着一大批燃烧着激情的青年,无论什么民族,大家聚在一起时,不是谈理想,就是谈潮流,谈自己的作品,谈西藏未来的发展,甚至还面红耳赤争吵,空前热烈的学术探讨气氛,至今令人神往。
我在1987年担任过西藏青联的副秘书长,常去林木茂密的团委大院。1988年前后,西藏理论界发起“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的大讨论,《西藏日报》和《西藏青年报》等媒体专门开辟了专栏。团委麾下的青年才俊是参与讨论的主力,他们发表的每篇文章,都在西藏思想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西藏青年理论学社”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影响很大,不仅在西藏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代西藏思想理论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录。
孙勇为人忠厚淳朴,学者气质浓重,学术研究“较真”。他说,自己“混迹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之中,实在不敢自诩为学者”,而是“一个有良知的研究人员”,这虽是自谦,但也是他对学术研究敬畏的态度。从我接触到的文章和著作来看,孙勇早期以经济研究见长,后来广泛涉猎西藏的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和民俗等领域,研究西藏的维度更加宽泛,各种理论文章频频见诸报刊,一些观点不乏真知灼见。
执着求索
《西藏:思考的维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是有关西藏政治、历史、民族和宗教方面的研究文章,下卷主要涉猎经济社会研究,包括对“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的思考。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他的文章视角新颖,阐述缜密,提出的建议有操作性,忧国忧民忧边疆,赤子之情,充溢其中。
我记得孙勇是最早研究“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现象的人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一些经济学家用二元经济结构之说,简单地把西藏归之二元结构形态。孙勇在《关于西藏经济结构改建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西藏经济是非典型二元结构,西藏的改革与发展全都处在怎样解决非典型二元结构的问题并使之朝着新结构改建的命题之中。”他在文中接着说:“西藏民主改革之后,产生了总体供给制模式下的西藏经济运行机制。西藏的经济结构从那时起由混沌一元变为非典型二元,经过近三十年时间聚集起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之结。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表现在:有一定数量企业并有一定产值的工业化部门,但其现代化程度不高且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农牧区的传统农牧业(包括家庭或农牧产品加工业)却经常对经济生活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些现象表明我区经济结构框架是二元结构的,但其运行机制却不是经典学者们所指出的状态和机理。所以我们称之为非典型二元结构。”孙勇认为,“未来西藏发展大的趋势,就是要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有改建经济结构的思维和实践,在寻求多种可能性、可行性有基础上,尽快把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农业、农村非农产业和城市产业这样一种三元经济结构。”
这篇文章发表在1989年《西藏青年报》“西藏大趋势”讨论专栏,从西藏这十几年发展的轨迹来看,孙勇的观点是有前瞻性的,他在理论上的一些预见,也是准确的。
把脉西藏
“藏学”,这门研究西藏的学问,涵盖西藏的民族、宗教、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13世纪或更早,西方一些传教士进入青藏高原,注意到西藏丰富的宗教、语言等资料,匈牙利传教士乔玛大半生用于研究西藏,国外藏学系统的研究由他而发端。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一些从事边疆学、民族学的学者,打开了当代“藏学”研究之窗;八十年代,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王尧主持出了一些国外藏学研究成果的内部资料,后来又出了系列丛书;西藏社科院陈家琎也主持出了一批藏学研究参考丛书,“藏学”很快也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显学。不过,与同样成为显学的“敦煌学”“徽学”相比,“藏学”还有着极重要的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任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和反对民族分裂,是当前藏学研究者的责任所在。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寻真谛,孙勇用这种方法把脉西藏。
稳定与发展,乃西藏之大事,可以谓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那么,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就是中国梦之一部分的“西藏梦”。长治久安,面临两个矛盾,即: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
解决这两个矛盾,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如何走?孙勇在本书中提供的对策是:稳边固本、民生为重、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
“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一题,国内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领导干部都在思考,但是怎样超视角、宽领域地解读这个问题,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下功夫去做研究的。“对这样的重大问题必须放到国家的边疆战略之中去研究,去进行部署。”也就是说,中国西藏的社会稳定应该成为国家边疆战略的重要部分!为此,孙勇剖析了将近百十年来世界强国的边疆理念,解析了国内对边疆问题的各种观点,最主要的是分析了现在和未来中国边疆战略的取向,把西藏地区置于这样的命题下,提出了跨时段、全方位的对策。
我希望,今后即使有更多的事务缠身,孙勇也不要熄灭思维的火花。国家需要一批不计得失的思考者,任何时代都需要一批有深度研究的思考者。“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都深入地思考,乃至舍身求法,方能挺起中国的脊梁,唯此,我们民族的希望才不会灭失。
我欣赏宋人俞国宝的一首诗:“玉洁冰寒自一家,地偏惊此对山花。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希望孙勇学术研究再上层楼。
(作者为光明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