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中国文学史料 >> 正文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己的观感。这些内容,在今天读来,仍然可以感受到建国初期的“新气象”、“新作派”,感受到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的筹备会在北平宣告成立。经过五天会议,“新政协”的准备工作初步完成。就在20日这一天,时任《光明日报》总编的胡愈之,立即写下了一篇庆贺文章《全国人民大团结 民主建国第一步》:“全中国人民都希望有这么一天。这么一天已经到来了。”
“一部新的历史正在开始”
对于“新政协”筹备的顺利进行,胡愈之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天大的事情。因为这表示全中国人民破天荒第一次大团结,向民主建国的大路,跨上了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人民要求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然而,“中国自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都不能完成民主建国的工作。”现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全国民主党派,进步团体,爱国人士所共同支持的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英勇斗争”已基本胜利,“因此中国民主建国,已经铺平了道路,清除了横在道路前面的主要障碍物。中国要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即使还有一些困难等待克服,客观上的可能性却完全存在了。”
对于“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胡愈之认为,它至少表现了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参加新政协的二十三个单位,包含了中国各主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包含了四个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包含了人民解放军工农青妇学各团体的代表,以及产业界,文化界,教育界,少数民族与海外华侨民主人士。……筹备会本身已经表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它将真正代表全国最大部分的人民大众。”
第二,胡愈之认为:它表现了空前的一致。“在会议期间,出席代表发表意见,十分热烈和踊跃。各方面虽提出各种不同意见,但经过会内辩论与会外协商之后,到最后提付表决,都得到了全场一致通过。大家都相信见解可有不同,而革命的路却只有一条。这种协商方式和要求一致的精神,在中国政治史上还是初步的试验,却已经得到圆满的成果。”
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在北平隆重召开。胡愈之立即写出文章:《庆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这篇后来作为《光明日报》社论的文章,以极为欣悦的心情,大声称颂:“这是整个世纪中的一件大事情。不,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件大事情。”“到昨天为止,整部的旧的历史,几千年的反动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一部新的历史,人民统治的历史,正在开始。”
“这样的大事情,发生在拥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和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内,这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永久的前途,也不可能不影响到世界和人类的永久的前途。”
人民庆贺两大喜事
在胡愈之看来,“新政协”的召开,人民可庆贺的有两大喜事:一、全国人民空前大团结:“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具体实现,也就是人民大团结的最高表现。”老成的胡愈之还以近乎抒情的笔调,这样来描述人民的团结的情形:“看哪,从各解放区、从新疆内蒙、从美洲、南洋、从各处地方,六百余位的出席代表来到人民的首都北平。在这中间,包含了主要的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以下十四个民主党派的代表,九个区域的代表,六个单位的人民解放军代表,十六个单位的人民团体代表,自由职业者,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宗教界的代表,还有不属于上列单位的特别邀请的代表。”
这样的安排,代表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部分或大部分的人民群众。六百余名代表,事实上是代表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口。这一统一战线的代表性的宽泛,是空前所未有的。”
这样的情形,使人们无限的振奋。这种振奋,只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因此,“这一统一战线的力量是强大无比的,是坚定不可动摇的。”这在胡愈之看来,是第一件大喜事。
第二件喜事——“人民成了国家的真正主人。”在胡愈之看来:“在这独立自由的人民共和国里,唯一的主人不是别的,而是中国人民自己。”因此,“人民有了今天这样的扬眉吐气的一日,这也是中国历史所不曾见过的。”
回顾过去:“这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内外压迫者进行长期斗争的成果,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共毛泽东主席领导进行人民民主大革命和人民解放大战争的胜利的结果。”展望未来:“自然,人民民主建国,今天只是走了第一步。……我们一定有办法彻底消灭内外敌人,并且克服建国过程中的任何种困难。”
1949年9月23日的《光明日报》上,胡愈之再次撰文:《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新政协”歌呼。文章认为:“新政协”的召开:“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大胜利。这一政治上的胜利,几乎和过去一年来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大胜利是同样重要的。”文章认为:人民有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民要求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这并不是第一次。”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时,中国共产党就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过。抗日战争时期,在团结御侮口号下,国共又建立起了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它们都不免破裂失败。而“这次人民政协所形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所包含党派阶级职业地域的广泛,是大大超过了以前两次的民族统一战线的。”
由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应当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向往的。
“根据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的需要”
9月27日“新政协”全体会议上,作出了几项重大决定:通过了首都位置,更“北平”为“北京”;通过了新的国旗,国歌;统一了纪年方式……这令每一个渴望中国繁荣富强的国人,都禁不住由衷赞叹。看到“新政协”这些成果,胡愈之又一次奋起了手中的笔,大声称赞:“一切都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全新国家。它是世界上一个新国家,又是一个新型的国家。”为何这么说呢?胡愈之作了解释:“所谓‘新国家’,是说:这个国家并不是从旧的国家蝉联而来……现在从头创造了新的国家机构、新的政治制度、新的政府组织、新的施政纲领,以至新的国号,新的国旗、新的国都和新的纪年。”
这些看起来,还是形式上的变化。那么,这个新的国度,与先前的旧国家,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胡愈之这样认为:“现在中国人民所创造的新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其本质来说,那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一切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按照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那么,这个新型国家没有了什么旧的“法统”、“道统”、“政统”,他们的执政,有着怎样的依据呢?有的:“根据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的需要。”胡愈之最后总结道:“凡是人民所创造的,按照人民自己的方式所创立的新的国家制度,一定是合于人民需要的,因此也就一定是正确的。”
今天看去,胡愈之当时对于“新政协”的看法,虽还并不细致深入,可大的基本框架,还是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新政协”表现出的那种积极、新鲜的气象,今天看去仍动人心旌。当然,良好的设想,并不能等同于现实。“新政协”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仍然走着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但是,“新政协”制定的大体框架,仍然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发展的。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仍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后来者努力开拓,发扬光大,这应该是“新政协”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