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史上秦汉职场
人至极品便成为“神”,例如最近流行“男神”和“女神”,但“神”也有其生长过程和成长历程,最近复又风靡的野蛮“女神”,网上挂出其早年的肉脸照,实在惨不忍睹,更说明“神”是从丑陋的“毛毛虫”成长起来的。
秦汉之际的战神,当然是项羽与韩信二人,而更神奇的是,这两位“神”,根本看不到其“毛毛虫”的阶段,他们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如同高山陡立在平原上,就已完全具备“神”的品质,这是怎样一种文化现象呢?
战神系列一:
韩信不屑找工作 要当就当高管
不用多介绍,大家都知道韩信同学那段不堪的生存史。小韩曾经是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人,常在亭长家里蹭饭,不是周末节假日去蹭,而是长年累月地蹭,严重威胁到这位小公务员家的口粮安全,后来被亭长太太扫地出门。
后来在河边钓鱼,饥寒交迫,幸亏洗衣服的阿婆大发慈悲,拿自己的便当给小韩当口粮,才让小韩免于沦为饿殍。
韩同学混得这么惨,不是他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不找工作。读史书就知道,《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这段话道出了奥妙。秦在统一天下后,实施怎样的就业招聘制度,不得而知,但肯定还是为韩同学提供了就业机会的。
韩同学面临的就业机会有两类,一是进入秦政府机构,当小吏,例如吊儿郎当的刘邦也当了个亭长,生存不成问题。要取得这个职位,需要表现好,获得地方的推荐,但小韩实在是不争气,家里又穷,脾气又硬,表现不咋样,地方上肯定没兴趣推荐他。当小吏这条途径是没辙了。
二是从事商业,赚钱养家糊口,但小韩显然对这个没兴趣。
两条路都不通,小韩只好蹲在河边钓鱼喝西北风,或者四处蹭饭吃了。
韩同学找不到工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朋友,缺乏人脉。钻人裤裆这件事一直用来赞扬韩信能屈能伸,但读到这里也要动动脑筋,为什么韩同学要忍?答案还有一个——因为没有人帮他。试想如果韩同学也像刘邦一样,有一帮屠狗的哥们,有几个在县衙门混的小吏,谁敢要他钻胯?
韩同学为什么没有工作,为什么没有朋友?答案只有一个——不屑于,没兴趣。他心里也许这么想:凭哥的素质,去当小吏,去结交那些狐朋狗友,简直是侮辱哥。
带着这种不屑的心态和目光,韩信进入了职场。第一家就职的公司是楚公司,老板先是项梁,后来是项羽。生存应该不成问题了,但韩同学对工作的要求不同于常人,他追求的是成就感,要成名立业,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成就感,于是又跳槽去了汉公司。对于跳槽动机,史书说得好:“无所知名。”在楚公司干了一段时间,走到大街上还是个路人,没人知道你的尊姓大名,有意思吗?所以,还是走吧。
来到汉公司,第一份职业是“连敖”。连敖啊连敖,看来得慢慢地熬,韩同学还是没兴趣慢慢地熬,上班时间酗酒发牢骚,表现极其恶劣,差点被砍头;看他闹得厉害,总算升职当了搜粟都尉,换了间办公室,还是干得马马虎虎。
小韩同学,你不在公司的一线车间和基层单位好好干,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你到底要折腾什么?
答案揭晓,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答案揭晓人是萧何。韩同学要当的是汉公司顶层高管——“大将军”。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好歹也得从士兵做起来,韩同学想要的却是一步登天,没有经过任何生产车间和科室的历练,直接登上顶层,这能行吗?
史实证明,行!从匹夫到大将军,没有任何过渡,韩信做出了不仅让周勃、樊哙、曹参等同事瞠目结舌的成绩,而且还做出了让历史也瞠目结舌的成绩。“声东击西”、“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成了以后军事教材的著名范例。
韩同学怎么会有这样跳跃性的发展?后面再说。
战神系列二:
项羽连基本教材都懒得学 却创下经典战例
韩信没有留下任何成长成才的可靠记录,他直接成“神”。霸王项羽还残留了一些成长记录,却是一些不堪的记录,不足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史记》记载了霸王早年的从学经历,他面临三门选修课:文化、击剑、兵法。导师是项梁。项同学选了第三项:兵法。这是他在选课时的原话:“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从“书”到“剑”到“兵法”,所涉及的工作范围从自身一人扩充到一万人,项同学还是有些志向的,想做大业务。然而,学到半路,还是挂科了,“又不肯竟学”,没能把“兵法”这门功课吃透,研究透,论文还没写就丢下了。
从记史者的笔调来看,这是一次失败的求学记录,似乎也为以后的失败买下了伏笔,在校的时候不好好把基础学科学好,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同学们,要吸取项羽同学的教训啊。
然而,读史不能只读结尾,要读过程,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不在于他最终胜败如何,还要评判他为历史做了哪些贡献。人生有很多个亮点,最后被灭灯了,不等于前面的亮点就可以否定。项羽最终失败,但他为中国军事史创下的经典战例,至今都罕有超越。
这个不好好练剑的项同学,却能以秒杀的姿态上战场,在东城的最后一战,还能杀死杀伤数百汉兵,真所谓“千人皆废”。
这个不好好读兵书的挂科生,却能以少数兵力击败秦朝的沙场老狐狸章邯,在巨鹿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一仗打残,如果没有这一年,秦王朝灭亡的时间绝对要往后推移好几年,甚至胜败还难说。又没隔几年,以三万军队把刘邦六十万联军打得满地找牙。即使是人生最后一战,在韩信、英布赶来之前,还能把刘邦打得龟缩在固城不敢动弹,“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从后面的业绩来看,项羽同学完全有资格蔑视他当年那门半路挂掉的兵法学。
一个没有用心当过士兵的人当上了好元帅,一个没有用心读过基础教材的人为军事教材留下经典案例,这是咋回事?
职场“男神”要在最高点上最经济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从韩信和项羽后来的事业发展可以推测到,这两位同学当初就已经具备“神”的素质了。韩信同学在城下钓鱼时,在钻过淮阴无赖的裤裆时,他已经怀抱着“男神”的理想,怀抱着“男神”的期许;项羽同学亦如此,当他决定半路挂科的时候,他就已经以“神”的抱负自许了。
对自己的本事和素质有完全的自信,因此韩信对自身的职场定位是一步到位的——直接做汉王的大将军。项羽也是觉得培训的过程太漫长,妨碍自己发挥,故而选择放弃。
看看从秦到汉的过渡就知道这两位“男神”的心理了。秦王朝才15年,秦始皇又占据了12年,凭借韩信的战略目光他可能预测到,无论是灭秦,还是诸侯相争,都用不了多长时间,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秦灭亡,3年;从秦灭亡到汉建立,不过4年。前后相加才7年,这么短的时间很难给韩信在职位上留一个慢生长的空间,你瞧瞧,什么萧何、樊哙和周勃等都是和老板刘邦走得近的人,韩信隔得有点远。想要成就事业,就得立即谋取一个高管位置,否则就走人。
项羽为什么不肯深入研究兵法?别忘了,当年秦统一六国时,在楚国是打得最辛苦的,死了七个最高军事指挥官;而项羽本人是一名楚国的军事世家弟子,其祖上项燕就牺牲在与秦作战的战场上,楚人曾经发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除了表决心之外,其实也表明楚国人在如何对付秦军方面已经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而这些都被项羽安装进了自己的大脑。这小子早就摸熟了秦公司的套路,只等着赶快上阵,根本就不耐烦去选修兵法。
项羽和韩信其实都是战国人,七国相争虽然往矣,但智慧风采还是一脉相承的,当年的漂母称韩信为“王孙”,《史记》的注释说这是客套话,可能未必,韩信说不定来头很大,从他的傲慢劲就可以看得出来。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和自身成长空间,来决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职场期待,这就是项羽同学与韩信同学的职场之道。当然,不要因为他们的成功而幻想挂科也可以事业成功,一进公司就当高管,历史可以借鉴,但不能重复,同学们,该干嘛还是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