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绘画和雕塑属于两种不同的美术门类:绘画为一维空间艺术,是用线条和色彩在纸、布、绢等平面材料上描绘形象的美术品类;雕塑为三维空间艺术,是以木、石、铜等为原料来塑造立体、可触形象的艺术品类。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局限。若能将雕塑的某些元素融入绘画之中,将会大大提高绘画的表现力。曾经长期在贵阳工作的山西籍画家宋剑锋,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宋剑锋,别名宋锷,号石佛,斋号云喦楼,1940年4月生于山西太原。少从赵鸿茂学习素描、水彩,向柯璜、董寿平学习国画。1957年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预科,1960年升入该院本科雕塑系,师从张松鹤诸先生;1962年因高校调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蒋兆和、叶浅予、李斛、张治安等名师,经过七年美术专业的严格训练,打下了坚实的雕塑、绘画基础。1964年毕业分配到贵州省艺专任教,曾任该校美术系主任。1989年调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任院长、教授,兼任海南画院院长。系中国美协会员、贵州省美协理事、贵州省人物画艺委会会长、海南省美协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秘书长、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9年5月20日因脑溢血突发病逝,享年69岁。有《人物画名家小品·宋剑锋》等出版。
宋剑锋主攻人物画,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高层次美展,并赴美国、新加坡展出。所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善绘反映重大主题的鸿篇巨制,又善画描绘民族风情的抒情小品。由于宋剑锋对中西绘画均有精深造诣,又曾学过雕塑,因此作品造型准确,形象生动,构图饱满,笔墨厚重,这一特点在大型创作中表现得尤为充分。这里且举他1984年创作的巨构《鼓舞》为例:该画描绘苗族同胞的节日盛典,画上十几个男人和女人围在一面硕大的铜鼓旁,有的奋力击鼓,有的吹奏芦笙,有的翩翩起舞……全画用笔粗犷,墨彩浓重,造型结实,气氛热烈;为了突出画面效果,人物面部、手部和服饰、道具,或用淡墨反复皱擦,或用色彩层层罩染,使作品显得庄重、浑厚、大气,具有雕塑般的立体感和体量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鼓舞》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宋剑锋的大型创作尚有《毛主席长征过贵州》、《毛主席在遵义》、《宋氏三姐妹》、《椰岛撷英》、《边陲盛典》、《海南风情》等,这些作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雕塑的某些元素,而宋剑锋绘画的特色正在于此。
宋剑锋的民族风情小品有两种不同的风貌,在贵州期间多描绘苗、侗等族的生产、生活,作品笔墨洒脱,格调清新,情趣盎然,从中可看到宋吟可的影响。到海南以后则多以黎、瑶等族的生产、生活为题材,笔墨变得老辣、简练,人物造型作了适度变形,同早期的作品大异其趣。
宋剑锋晚年醉心于画古代英雄、文人、仕女,此类作品多取材于古典诗词,笔墨苍劲,造型古拙,韵味醇厚,丑中见美,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此类作品的代表是《曹操〈观沧海〉诗意图》,画中曹操坐在一匹黑色战马上,腰佩三尺利剑,身披大红斗篷,双目远眺前方,仿佛正在吟哦诗句;背景是汹涌的激浪和翩飞的海鸥,全画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把曹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表现得十分生动。除了中国画外,宋剑锋又善画连环画,有《一杯醉》、《哪吒》、《金粉世家》等8种连环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