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活动 >> 文学活动 >> 正文
2月20日,参加2014两岸笔会的台湾作家郭枫在保亭。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月18日,台湾作家季季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中心小学。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在此次由海峡两岸(海南)文化交流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2014两岸笔会中,来自台湾的84岁著名作家郭枫和69岁的著名作家季季,作为两岸文学交流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再次为两岸文学交流续写了美好篇章。
郭枫和季季——个是文学的信仰者,一个是孜孜不倦的实践家;一个靠信仰开启了两岸文学交流“破冰船”,一个靠不断的实践,将两岸文学交流推向辉煌的篇章。
郭枫:文学的信仰者,交流的“破冰人”
“郭枫不是什么集团总裁、商业大亨,他只是一个文学的信仰者。”来琼参加两岸笔会的台湾著名作家、文学活动家、出版家、实业家郭枫,在此次活动的名家见面会上,面对他的新老朋友,这样介绍自己。
84岁高龄的郭枫,虽已满头白发,但依然身板笔挺、步伐矫健,话音依然洪亮如钟。“别看我头发白了,但是我并不老,我只是年纪大了一点点。”两岸笔会名家见面会上,郭枫幽默的话语中略带一点调皮。
“写意绿岛情意浓,歌吟彩画各纵横。白发翁与青丝客,一片丹心九州同。”在见面会上,郭枫现场吟诵了一首即兴诗作《海南漫吟》献给海南。他感叹道:90年代第一次来到海南,那个印象中落后、贫穷的海南岛仿佛一夜之间化蛹成蝶,焕然一新了。
郭枫的一生,可以说是穿梭于文学和企业交错的空间,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多家报社记者、台南私立瀛海高级中学董事长、高雄加工出口区外销 工厂厂长、台北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南非约翰内斯堡七汇商务公司及德尔本港七汇服装工厂总裁、南京台日电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我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规模不成气候,利润也不多,但是我把我经营的利润百分之七八十都拿来做文化。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文学是我的信仰,我 这一生就是为文学来工作的。”郭枫说,企业只是他的俗世职业,只是谋生手段;唯有文学工作,才是他的事业和他的人生信仰。一生中,他把在台湾、海外及大陆 投资和经营的所得绝大部分都用在了他认定的价值所在:设立文学基金会,创办文学刊物,主持文学出版社,资助中国文学国际会议和进行两岸文学交流活动等等。
郭枫素有“推动两岸文学交流第一人”之称。上世纪80年代,眼看着大陆新时期的文学发展如火如荼,一浪高过一浪。郭枫的心被撞击、被搅动、被激 情、被催促,终于按捺不住,冒着被抓捕的危险,从台北搭上了飞往北美的飞机,绕道回到大陆,迈出了海峡两岸文学交往历史的第一步!
“那一刻的百感交集,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时隔37载,郭枫终于再次踏上了故土。回到祖国大陆,他迅速地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和各主要文学刊物,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江苏、浙江及各地的大批文学家,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从1987年起,郭枫以个人资金力量,取得大陆作家授权,由新地文学出版社在台湾出版了《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这一公然罔顾台湾当局“禁印 大陆作品禁令”的举动,成为台湾出版界的轰动事件,成为当年台湾出版年度十大新闻之一。从此,台湾各出版社相继跟进,形成出版大陆书刊的风潮,深刻影响了 台湾文学的发展。
这次来琼交流,郭枫深有感触地说,两岸四地传承中华文化如同盖一栋摩天大厦,如今“地基”已经打牢了,那么一层一层往上盖到100层,甚至 1000层都不是问题。中华两岸是血脉一体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阻碍的,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起初是量的问题,将来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季季:两岸交流要不断实践
“绿色、绿色,最美的颜色。”年近古稀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季季初履海南岛参加两岸笔会,走到保亭呀诺达雨林深处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在台 北没有机会这样子,走到那么远,那么辽阔的森林里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这种喜悦不只是嘴巴说出来的,这种喜悦也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在两岸名家对话活动中,季季深情地回忆起往事:“记得和王蒙第一次见面是20多年前,那是1992年的2月。”与著名作家王蒙的第一次见面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在季季心中,那是段“温暖的回忆”。
而王蒙也回忆起当年季季担任《中国时报》副刊主编时,给她投稿的那段故事,两人可谓“一见如故”。季季说,这次来海南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与王蒙、与祖国大陆的朋友再次相见。
谈起两岸文化交流,季季不禁回忆起一段令她印象深刻的往事。
1987年,对于两岸交流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台湾开放两岸探亲,自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流散到台湾的老兵、老人们可 以返回大陆省亲。也就是说,时隔38载的乡愁,在1987年终于得到一个回归。从此,两岸来往的人渐渐增多,两岸的交流也慢慢加深。
紧接着,1988年1月1日,台湾解除了自1951年以来,在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时期,实施的“报禁”政策,这标志着两岸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政策性松绑。
而在台湾解除“报禁”的同一天,43岁的季季,被任命为台湾《中国时报》的副刊主编。担任主编后的第一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了当时台湾 知名文学奖“时报文学奖”的“征文办法”,将“报禁”时期,只针对台湾和海外华文作者进行征文的限制,放宽到面向大陆作者在内的所有华文作者。
就在这一年,用季季的话说,“‘时报文学奖’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时报文学奖”中的小说和新诗的首奖、小说的推进奖3个大奖都被大陆作者拿走了,这是开创性的一件事情。
从那以后,季季经常到大陆出差、约稿,她奔波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武汉等城市,跟当地的知名作家交流、约稿,不光将这些大陆知名作家的作品发表在台湾的刊物上,并且还帮助大陆作家在台湾出版文学作品。
季季表示,两岸那么多年的隔阂状态,让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同胞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有着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有什么样的渴望,有什么样的期待,但是可 以通过文字,通过创作,慢慢了解相互的生活体验。最近几年,台湾的作品也不断到大陆来出版,大陆的读者也是通过文学创作来了解台湾。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 交流是需要人去推动和去实践的,交流不是光靠嘴巴讲出来的,而是靠实践,不断地实践。
名家介绍:郭枫,原名郭少鸣,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 市。1947年,进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就读。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郭枫同全校师生一起,被转入台北师大附中就读,从此定居台湾,著有作品 《黄河的怀念》、《山》、《我想念你,北方》等。
名家介绍:季季,原名李瑞月,台湾云林人。曾任《中国时报》副刊主编、《人间》副刊主编等职。有小说《属于十七岁的》、散文《写给你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