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最近,天津卫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戏曲综艺类节目《国色天香》 ,通过明星竞演,以“歌改戏”的形式,用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改编流行歌曲曲调,实现传统戏曲与流行歌曲相融合,受到观众热捧。京剧版《千里之外》 、二人转版《high歌》 、豫剧版《super star》等“戏曲神曲” ,凭借着对流行歌曲的颠覆性改造一跃而红,传统国粹戏曲似乎在大众综艺的包装下迎来了一波逆袭。
“歌改戏” ,歌还是那个歌,可是调已不是那个调,众明星在节目中大胆用戏曲方式演唱流行歌曲,对此观众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传统,是件好事;有人则认为节目中被改编后的歌曲让人听着既不像歌又不像戏,与其说比的是“中国风” ,倒不如说是比谁更“疯” ;甚至有网友批评这是在糟蹋艺术。
从河南卫视的品牌节目《梨园春》和山东卫视推出的《金声玉振》栏目,再到江苏卫视《全能星战》中流行歌手演唱戏曲和天津卫视《国色天香》里众明星的“歌改戏” ,近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回温,让一度不被重视的戏曲栏目重回大众视线。戏曲大小嗓、甩音、气息和肢体动作等运用,诗意典雅的唱词,新颖别致的扮相,尽管歌手的表演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观众还是能够从节目中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意境生成,传统的审美观和欣赏习惯被重新唤醒和激发,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一种文化自信,而不再是盲目的“哈韩哈日哈欧美”的自我矮化。
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对接,传统与流行在跨界混搭、有效融合的同时又该怎样保持各自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今天,“歌改戏”在让观众于众多音乐选秀类节目“千人一面”造成的审美疲劳之余,来点开胃甜点,着实可以吊足大众的胃口。但它同样面临一种风险,那就是我们在以传统改编流行的过程中,会不会陷入像“京剧比基尼”等所有打着“时尚戏曲”旗号,实际上是以贴标签式的“伪时尚”来解构传统,让传统与流行变成两层皮,在唯收视率的众声喧哗中,让传统变成了混搭大餐中的不再是一道菜,而仅仅是一味佐料,一个噱头,以至于让观众误以为传统戏曲就这么点玩意儿,最终落入对传统戏曲文化浅表化、娱乐化、泡沫化和噱头化认知的窠臼。
把流行歌曲唱出戏味来,应该说是一种创意,但这种创意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如主创所言起到复兴或推广传统戏曲的作用,关键还得看制作团队的态度。做戏曲栏目应该对传统文化抱有一颗敬畏之心,然后才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不能本末倒置。回顾《国色天香》的近几期节目,男明星集体变花旦,把反串变成晋级利器,偶尔为之或可圈可点,集体炮制、创意单一只会引发审美疲劳。因此,戏曲综艺类节目还应继续探索,做到传统和流行更深层次的融合,若是仅仅停留在将流行歌曲的曲调改成传统的戏曲曲调,做表面上的拼接混搭,只能是博人一乐,一时应景,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