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著名画家尚连璧:师从傅抱石 深入研习傅氏山水画

//m.zimplifyit.com 2014年03月03日14:47 来源:现代快报

  他出生于苏北一个小县城,小时候曾学过武术,最后却因缘际会投入了艺术殿堂。金陵画坛名家尚连璧,一生坎坷,但性格豪放。而在他的传奇人生中,另一位画坛大家也与之有着割舍不了的关联,那就是傅抱石。尚连璧曾师从傅抱石,但真正让他深入研习抱石山水的,却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机缘……

  近日,通过尚连璧的女儿尚林,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了解到尚连璧先生一生的起伏经历,以及他与傅抱石之间那段难忘的师生情谊。记者 戎丹妍

  幼年就展露出艺术天赋

  习武经历丰富了艺术情感

  1928年,尚连璧出生在苏北丰县一个小商贩家庭。尚连璧从小就表现出了独有的艺术气息,不得不说是命运的安排。在那个年代,看戏是很多大人小孩最爱的娱乐项目之一,从4岁时,尚连璧就常跟随父亲去看戏,父亲总把他扛在肩上,让他看到了真实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戏里公正廉明的黑脸包公、刚正不阿的红脸关公……这些形象在他脑海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回家后,他总爱在床头门板上将戏中的人物涂鸦一番。最生动的人物是包公,乌纱帽、黑脸长髯,一勾就像,常常引起大人们的称赞。

  到上小学,每逢除夕上供菜,尚连璧又会对供菜进行“艺术创作”。那时因条件有限,水果是普通家庭的奢侈品,但尚连璧却能用一双巧手,用萝卜制作出一盘“水果”来,而且五颜六色,非常受亲朋好友喜爱。

  不过,这些细节并没有让家人太过注意。在大约上小学时,很多男孩都跟随街坊中一个名叫徐凤鸣的武师习武,具有武侠情义的尚连璧也不例外。先是“十路弹腿”基本功,进而“白手夺刀”、“少林出山”(对打),然后刀、枪、棍、鞭无所不能。如此延续了三四年。

  如果不是一个意外,尚连璧也许可能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在一个深秋雨夜,作为进步人士的徐武师突然被日寇宪兵队抓去,关押在宪兵队受刑,最终被日寇杀害。这件事给尚连璧少年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正是从那一日起,尚连璧对于民族解放斗争有了很深的领悟。

  成为傅抱石课堂的课代表

  傅抱石对他的画赞赏有加

  1948年,尚连璧考入了江苏省立江宁师范美术科,从此,尚连璧与艺术真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第一次离开了生活20年的家乡,来到了当时的首都——南京。

  在这里,尚连璧接受了最初的、也是最全面的中西美术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师范美术科毕业后,求知欲旺盛的他又考入了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迈进了高层次的美术教育大门。也正是在这里,他的艺术人生和一个人结下解不开的缘,那就是傅抱石。

  当时,傅抱石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受当时历史原因的局限,傅抱石从事的绘画专业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中国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斥,许多院校取消了这一课程,没有取消的也改称“毛笔画”,傅抱石正是“毛笔画”的任课老师。入学后,尚连璧被选为“毛笔画”课代表,遂有机会与傅抱石有较为密切的接触。傅抱石先生每一句话,他都铭刻在心间。如“毛笔画就是用笔蘸水画到宣纸上,这个‘水’很关键、很讲究、很有学问”。“毛笔画用色要薄而透,不能像油画层层加,用厚堆法”。“大画要当作小画画,小画要当作大画画”等等。当时,限于一种政治气候,抱石先生讲课并不多,但私下曾语重心长地对连璧说:中国人还是要画中国画!你可以多看石涛的作品,要研究石涛。

  一次,尚连璧在课堂上画了幅“池边倒影桥”的画面,抱石先生连声称赞:很好!很好!只是画水没有放开。于是,他提笔猛扫两下,顿使画面增添了神采。这是抱石先生难得一次在课堂上当众示范。

  1954年,尚连璧大学毕业,在毕业画展上,他的一幅国画《美人蕉》得到了抱石先生的特别赞赏。他鼓励尚连璧:用笔猛狠,敷色泼辣,以后还要在骨法用笔上再下工夫。

  因几幅偶尔为之的国画

  他被打成“黑画家”

  但是,在这个不崇尚国画的年代,想要深入学习尚没有机会。这一时期,苏联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大行其道,列宾、苏里柯夫等反映社会重大主题的写实主义作品震撼和吸引了中国一大批青年美术工作者。

  早在大学时期,即1953年10月,尚连璧便创作了一幅大幅油画《黄继光》参加在江苏省美术陈列馆举办的省级美展。在此后的数年间,他一直坚持用油画来反映他对现实生活闪光点的捕捉。从油画实践中,尚连璧掌握了这种中国画全然没有的色彩观念,这为他日后有机地将一些色彩表达融入中国画创造了条件。

  除了油画,尚连璧对木刻也很有钻研。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短短的四五年之内,他发表了50余幅木刻作品。1962年美协江苏分会正式成立,他被吸纳为首批会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在徐州睢宁县文化馆担任专业美术干部的尚连璧被从社教队“揪回”参加他的“黑画批斗会”,这是他平生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却没想到以这样一种方式。

  当时,所谓的“黑画”挂满了三间大教室,而尚连璧则被按倒跪在凳子上,脖子吊着沉重的“反革命黑画家”的木牌子。所谓“反革命黑画家”罪名,出自他画的几幅怡情山水画。一幅题名《危石下红梅竞开》的国画,画面的构图无非是常见的石崖下伸出一枝红梅。所谓“危石”即“高大的山石”,“危”字作“大”字解,而不是“危险”。搞专案的那些人便在“危石”二字上大做文章。

  危难时幸遇傅抱石女儿

  得以深入研习傅氏山水画

  当尚连璧被关押接受审查的时候,傅抱石先生的三女儿傅益瑶也被“内定反革命”下放到睢宁县王集公社。听说县城文化馆有个画家是她父亲的学生,傅益瑶曾主动来找过他,但当了解到他当时的处境之后,便失望地回去了。

  但毕竟有着抱石先生的这一层关系,当文革后期尚连璧稍许获得一点自由之后,他们开始了比较频繁的接触,相与切磋画艺。从某种意义上说,傅抱石女儿的出现,重新唤起了尚连璧对抱石山水的热爱,抱石先生当年对他的鼓励又再三在他的耳畔响起。而且从傅益瑶那里,他进一步加深了对抱石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技艺的理解。

  由于尚连璧对于傅益瑶的照顾,1973年秋,傅师母罗时慧特邀他去家中作客。在南京傅厚岗六号抱石先生的寓所,尚连璧得到热情的接待。宴席之后,傅师母慨然打开尘封已久的抱石先生的遗墨,让他细细观览了大师生前的创作手稿、片纸碎墨。

  在这里,尚连璧仔细披阅了先生一些代表作的创作过程,那些没有完全的或正处于绘制过程中的“废纸”给他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启发也最大。应该说,尚连璧在此后能够很快掌握傅氏山水画的创作精神和一些技巧,除了他的禀赋和悟性,多半取决于他能够直接看到大师的这些创作手稿。

  大器晚成铸就艺术传奇

  尚连璧在文革中遭受的挫折虽给他的人生之旅带来了最大的苦难,但同时给他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的生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尚连璧在金陵画坛有了独树一帜的地位。

  但是,一直自信大器晚成的尚连璧,却于2003年5月8日因突发脑梗而溘然长逝。没有遗嘱,没有道别,甚至他自己都没料到就这样告别了他珍惜的生命和挚爱的艺术。

  这似乎就是他的命运。充满坎坷、充满磨难,就连他的离开,也处于“非典”最严峻的时期,亲朋好友都没有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

  人生,有时可不就像幼时他坐在父亲肩头看到的那一出出戏,充满悬念,充满离奇。而这,也铺就了一个艺术家的传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