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老知青”返城创业生活的30集电视连续剧《返城年代》,在“两会”期间开播,令人欣喜。
该剧编剧梁晓声是人所共知的优秀作家,全国政协委员。导演李文岐的《雪城》《赵尚志》《李小龙》等作品,曾获电视剧“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诸多国家级影视艺术重要奖项。
李文岐和梁晓声,是“编”与“导”长期合作的典范,可谓持续近30年电视剧创作的“黄金搭档”。继《雪城》《年轮》之后,他俩因《返城年代》又 一次联手。老知青战友、文友再加哈尔滨老乡,相知相惜,配合默契。电视剧《返城年代》,描绘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与老知青个人命运转折的双重变奏,是老 知青告别过去的历史集体记忆,呈现出宏大叙事的史诗品性。
“返城”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也是知青重返城市、重返社会的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新时期之初,“知青”这一身份被逐步消解并重新定义。知青 返城后经历的种种艰辛、求学谋生、成家立业,恰好与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同步。他们在“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社会状态中重新寻找自身定位,在茫然与彷徨中开 始不自觉的探索和实验。老知青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救赎、自我重塑,是城市改革的“原动力”之一,也是80年代社会变革实践的标志性成果。
如今,老知青一代人已年逾花甲,岁月已老,而留在我们心里的“过去”,却仍有“过不去”的情愫与纠结。而恰恰是“过不去”的那些沟坎,构成了重 温历史、追溯历史的必然和必须。在这个影视商业化娱乐化的年代,李文岐和梁晓声不跟风不从众,以良知、勇气与执著,赋予了“知青”这个老话题以新的生命活 力。为老知青一代人、老知青后代、以及曾与知青生活有关联的普通观众,以及对“文革”一无所知的年轻人,留下了一份具有历史批判意识的“备忘录”。
这个新的切入点,就是“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也是知青与“文革”的关系、知青与改革的关系。这个“关系”,正是戏剧的“矛盾冲 突”,由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衍生为戏剧情节。而冲突的设置一旦虚假,就会造成情节的虚假。《返城年代》以真实生动的老知青人物群像,呈现了这种“关系”的 复杂性,因而具有可贵的史学价值。
“昨天”的知青,曾经叱咤风云踌躇满志,当理想之舟搁浅而黯然返城之后,从理想跌落现实,才发现面对“今天”的自己,竟然比先前的贫困更加一无 所有。70年代末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年代,所有的中国人都一无所有。而知青在回到生长的城市之后,发现自己除了无房无钱无谋生技能的“一无所有”之外,更严 重的是自己知识文化的缺失、精神的贫乏、观念的落伍。“文革”时代没有“社会”只有“集体”,当老知青被抛出以往的“知青集体”,还原为孤立无助的个体之 时,如何重新融入社会,需要跨越的最大障碍是自己。《返城年代》男主角林超然,深受知青拥戴,有能力有正义感有号召力,得到市领导老干部的赏识,被破例调 入知青办当了干部,却在体制的束缚下无可作为。他毅然辞去知青办的“铁饭碗”,从“体制内”到了“体制外”,带着几个哥儿们自发组成知青小团队,帮人刷墙 卖饺子修自行车,自谋生路挣钱养家。当老知青处于别无选择的困境中时,也就具备了通常所说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可能性。“个体户”是那个时代带有歧视性 质的称谓,用今天的语词,应该是“自主创业”。由此看来“自主创业”的发明权,应该属于老知青。在知青后半生为生存发展所进行的“极地反击”中,他们所拥 有的是知青时代留下的惟一财富——顽强坚韧的个性、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责任担当。这是一个矛盾体互补的两面:知青在苦难中锻造的顽强与坚韧的意志,帮助知 青度过了比知青年代更艰难的岁月,由此突破,绝路逢生。
在这个意义上说,《返城年代》对历史所采取的客观辩证的态度,仍然不失梁晓声、李文岐积极进取的一贯风格。
但《返城年代》中80年代蓬勃的阳光,并没有掩饰或规避“昨天”的阴云。返城知青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夹缝之中,不彻底清理清算“昨天”的旧 账,就无法坦荡地走向“明天”。剧中男二号罗一民以及另一个知青何春晖的故事,可作为两个互相映衬的对比。小铁匠罗一民当年暗中喜爱一个女同学,却在无意 的玩笑捉弄中导致女同学冻伤致残,回城后,他一直被自责悔恨折磨,经历了反复的内心挣扎后,在知青哥儿们的支持下,最终对受害人表达了歉意。我们可以认 为,《返城年代》是在替所有的知青,向“昨天”被自己的愚昧无知伤害过的人公开道歉。感谢《返城年代》,向李文岐和梁晓声的真诚致敬!
而何春晖却是另一番情形。他在“文革”中曾经动手打过林超然的岳父何校长,回城后,既希望能被何校长录用为该校教师,又没有勇气对何校长说出自己的悔恨。何校长以德报怨宽恕了他。而何春晖却几番犹豫徘徊拖延,当他终于下决心忏悔的时候,却已经永远错失了机会……
面对当下而言,这不失为一个意味深长的警示——岁月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当受害人相继离世,留给我们的,将是无尽的追悔。
《返城年代》中多位知青人物群像的塑造,也别有新意令人难忘。编剧和导演充分运用了幽默风趣的东北语言优势,使得人物性格丰富饱满。几个家庭不 同时代的命运变迁、知青之间今昔迁延的情感纠葛,在导演的人性化处理下,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充满温情和包容的人文关怀。剧情的推进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细 节、服饰、场景、音乐还原了浓烈的80年代气息。李文岐导演擅长的东北风情和哈尔滨城市风光,为老知青的奋斗与甘苦,铺设了纯美而明亮的视觉背景。
《返城年代》告诉我们:知青一代人,恰恰是在经历了返城的“二次冶炼”后,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才真正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然而,当他们终于拥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之时,老知青已逐渐步入了中年和老年。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亦喜亦悲的悲喜剧。
《返城年代》完成于2011年,播映于2014年。我们期待着该剧所呈现的历史自觉及超前意识,能够对今人有所启悟,以此观照明天。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