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视觉前沿 >> 正文

建立国家数据库将中国书画鉴定由经验判断转向科学鉴定

//m.zimplifyit.com 2014年03月07日10:3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履生

  对于一个具有超越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来说,无法以国家主流话语或以科学鉴定的方法确定能够代表国家文化的书画作品的真假,那确实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确实是一件无比尴尬的事情。

  与农业文明相关的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中国书法和绘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书写和绘画的材料,这一媒材的特性被历代书画家们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在技法上,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书写凝聚成中国文化的灵魂,焕发出中国文化独有的神采。基于这种农耕文化的创造,中国书画所表现出来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特性,在审美观导引下的价值观的判断,也表现出了某种不确定性,其审美的魅力则在这种不确定性之中以“气韵”、“笔墨”等概念让人们体会到费解的难度,为解读带来了宽广的视域。审美上的这种关系因为无需统一或确定的特点,使中国书画的欣赏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各得其妙,各美其美。可是,中国书画自古就有真伪的问题,就有摹本的存在,对于它们的鉴定也因为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不确定性的特点,而鉴定中以经验判断为主的方法,更是无法避免地带有主观的意向。所以,书画真伪的鉴定就成为研究中国书画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对于书画鉴定来说,真假是第一性的。因为真假不仅事关价值,而且还关系到艺术品质、艺术风格等相关问题的判断。中国书画鉴赏中的真假之辨自古就有,历代的书画著录以及各种杂记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还有各种自古至今的公案。中国书画鉴定的传统方法是通过经验的累积获得相关的比对的方法,通过比较来确立其真伪。其中鉴定家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建立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需要庞大的书本知识体系来支撑,尤其是对著录资料的占有与把握,往往会表现出能够超越他人的才能;还需要鉴定家的学术才情以及博闻强记。如此,通过在业内建立起的威望而树立其权威性,再通过这种权威性衍生出来的师承关系建立一个能够令人信服的系统。其中关系到物质的有纸、墨、印章、印泥等,关系到技艺的有用笔用墨的风格,书画的个人特色,用笔的个人习惯,如此等等可以串联起一个复杂的经验系统的结构。其中有可以明说的内容,也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经验。所以,在这样的经验判断的基础上,难免会表现出它的模糊性的特色,不同的鉴定家基于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或者局限于个人的能力和学识,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自1983年开始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全国范围内的鉴定,就存在有“意见不一致的作品”,并在后来出版的图录中作出特别的标示。

  1983年6月经中宣部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成立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集中了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业内权威,他们的鉴定是划时代和功德无量的工作。他们经过8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国家话语凝聚在23卷本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之中。然而,时过境迁,在当年的权威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先生都已经作古之后,实际上已经表明中国书画鉴定中的经验判断型的时代终结。这不完全是后继乏人的问题,而是后继者难以在今天的社会中建立起像他们老师辈那样的权威地位,而社会更是在一种多元结构中难以形成一个共识的权威体系,更对经验判断的方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则造成了现今的书画鉴定的乱象。可是,放眼高科技的层出不穷,许多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已经为书画鉴定开拓了完全有别于过去经验判断的新的途径。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明代《抗倭图卷》为例,过去通过经验判断只能说它是明代的作品,因为画上没有肉眼能够看到的能够说明年代的文字。可是,经过与东京大学史料编篡所的合作研究,通过红外线拍摄之后,发现画中的倭寇船的旗幡上书有“日本弘治一年”(1555年),这就可以确定:1.该画作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或之后;2.所画的事件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这就解决了过去经验判断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红外线拍摄能够拍到颜料覆盖的下层,由此还可以看到包括起稿的墨线,能够了解到造型修改的过程,对于研究画法也是大有裨益的。在这一类方法中的透光拍摄可以看到修复后的虫眼,看到修复中的填墨;还可以通过高倍放大拍摄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内容,包括是否双勾填墨等等。如果运用紫外线拍摄,更能够看到原有的色彩关系。

  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可是,这些新的技术手段目前还不能普遍运用到书画鉴定之中,好像整个行业都与这个时代隔离,实在也是匪夷所思。面对如此之窘境,面对像《功甫帖》这样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拿出当年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那样的魄力,以高度的责任感重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国家话语体系。实际上新的关于中国书画鉴定的国家话语体系的建立在科技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在纸、墨、印章、印泥,包括装裱、修补等物质的鉴定方面,选择现有的有定论的作品作为标准件,通过数据的采集,可以获得各方面的科学数据,包括不同时代书画用纸或绢(包括装裱用纸、绢、绫)的物质构成,密度、厚度、纹路以及制作方法等;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的印章;不同时代印泥的物质结构。以此分门别类建立国家数据库,用于对同一画家、同一时代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品的比对,使书画鉴定由模糊性的经验判断转向科学性的技术鉴定。

  当然,这种技术鉴定在整个书画鉴定中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方法,比如,通过物质鉴定可以确定是宋代或是明代的,但无法确立是宋代或明代哪位画家的作品。但可以由此识别当代造假这一最常见的问题。如果在科学鉴定的基础上再辅以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以物质性的衡量与风格类型的判断相结合,中国书画鉴定则可以大致解决真伪鉴定的问题。目前,以科学鉴定的方法识别市面上广泛的古代书画造假应该成为主流的方式,而与之相关的国家数据库的建立更是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