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成为高频词语,共出现77次,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这些表述既体现了政府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理性认识,同时也彰显了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5日下午,参加全国两会的文艺界政协委员们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聚焦中国的改革进程,尤其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言献策。
调研扎实、数据翔实、逻辑严谨,是政府工作报告给委员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也充分体现了本届政府始终坚持的为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何建明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善于用数据“说话”,无论是总结2013年的工作,还是部署2014年的重点工作,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而具体到文化方面,工作报告的论述又比较宏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充分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也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文化建设领域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有待文化工作者们设计更宏伟、更美丽的蓝图。而报告中提到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他印象深刻。他今年提出的“关于倡导和扶持文化名人、著名学者建立公益性个人图书馆”的提案就与此有关。一方面,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和公众阅读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而另一方面,许多作家学者又有大量高品质的藏书,因此将文化名人和学者建立公益性图书馆列入政府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体系,由文化部门统一管理,既有意义也具可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高洪波委员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很重要的段落关注文化建设,鼓舞人心、振奋士气。报告涉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文化走出去等多项内容。其中,“提倡全民阅读”引起他的关注,虽然仅仅6个字,但涵盖面广,涉及作家、出版社、书店等众多领域。高洪波今年的提案就建议将儿童文学阅读纳入国家小学课程体系。在他看来,全民阅读要从小抓起,在阅读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来,而植根在深厚文化沃土之上的民族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也需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才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艾克拜尔·米吉提委员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占有重要比重。他认为,在文化建设中也有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改革是全体人民最大的红利。文化的核心是原创力,无论是文学、艺术、绘画、音乐,还是影视、戏剧,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文化的原创力。因此,要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激活文化的原创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冯骥才委员谈到,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这意味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去面对新形式、解决新问题。他说,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产生一批批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推出一批批有深刻影响、有思想内涵、富于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的精品力作。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他谈到,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厘清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文艺院团在市场中更具活力?这是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巩汉林委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文化,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改革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因此,他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中国的濒危文化加以保护并给予资金的支持,而不是轻易将其推向市场。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我们在文化建设领域也要搞清楚哪些是大家最期盼的领域、哪些是达成共识的领域,这样改革才能有的放矢、切中实质。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是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委员们认为这也是对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基本要求。尹力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抓住了工作重点,让人民群众感同身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面对依然艰巨和繁重的任务,如何背负13亿百姓的殷切期待不断前行,考验着新一届政府的决策力和执行力。面对不断深化的改革进程,本届政府保持了理性、客观的态度,既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没有忽视发展背后的问题。这体现了政府不断修正航标的自我审慎的能力。
早春三月,中国开启“两会时间”。会场内外,不断传来深化改革的声音。代表委员们凝心聚力,畅想未来,共商国是。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当是深化改革应有的姿态和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体人民必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改革这一最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