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活动 >> 文学活动 >> 正文
红网长沙县站3月3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李文婧)“苏轼的旷达在于他不管身处顺境、逆境都充满一股豪情,‘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是苏轼旷达的内核。”3月1日上午,湖南电台FM93.8经典诵读公益活动第24期携手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胡海义首次走进长沙县杨开慧纪念馆,为大家讲述苏轼的旷达人生,将苏轼所写的流传千百年的诗词以及诗中蕴含的智慧哲学,从当下流行音乐、插科打浑的热闹喧嚣声中穿越而来,引领听众们的心,在倾听中回归宁静。
在胡博士看来,苏轼24岁就已打好人生的底色,用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意气风发与上升得意中对人生持有冷静、理性的认识,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旷达,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微缩的展示。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早已飞过”有异曲同工之妙,纪晓岚称之为“东坡本色”。但诗中最后一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却一语成谶,成了他一生命运的写照。
40岁的苏轼,因为在王安石变法中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来到密州时作了人生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体现了苏轼的人格力量与精神,失意中仍豪情万丈。
胡博士表示千年历史更迭,已经泛黄的诗词歌赋,都是以吟诵的方式创作和传承下来的。在讲座中,他带领听众们一起吟诵苏轼大气豪迈的诗词,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体味其独特的审美意境。
而后,胡博士又用《水调歌头》将苏轼的醉酒与李白醉酒作比较,李白醉了之后向往的是“仙境”,而苏轼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胡博士认为,与李白相比,苏轼更加热爱生活,他执着坚守,面对现实,这比归隐遁世、逃禅飞仙更需要勇气与毅力。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更加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所作之词也成千古绝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人生与自然界的风雨,他信念一直坚定,绝不随风飘散,也不随波逐流,但心态却更加平和悠然。一切泰然处之。
胡博士认为,后来苏轼虽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但仍传薪毓秀、教耕促农、酿酒制墨,对待人生的态度,就像他在《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说的那样,“此心安处是吾乡”。而他的一生,是一种奋发有为、恪守原则,而又灵活通达、率真旷达的人格模式,一种入世、立业,却不指望庙堂的价值存在与诗意人生,一种不卑屈强权、又不离弃人世,安然若素的自信洒脱与情趣。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郭润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勇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