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可以说,翻译工作一直伴随着我。”如今已是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局长、总译审的阿力木沙比提说。1982年,维吾尔族青年阿力木沙比提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翻译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从事翻译图书、编辑出版和新闻宣传等工作。
“翻译人员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学习、探索、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中度过。”阿力木沙比提说。一直以来,中央发布的许多重要决定、文献的译稿,他几乎都要逐字逐句地与原文进行核对、学习,并抄下经典语句,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业务学习笔记,翻译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近两年,随着“中国梦”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媒体报道的“热词”,阿力木沙比提发现,在他的家乡新疆,媒体报道中对“中国梦”的翻译就有好几种。“有的将‘梦’直译成维吾尔语中的‘梦’,表达的是不切实际的、虚幻的‘白日梦’之意。这完全扭曲了习总书记赋予‘中国梦’的本来内涵。”阿力木沙比提感到无比担忧。
阿力木沙比提立即和有关专家进行充分交流,最后建议用维吾尔语中类似于“期盼”的一个词,来指代“中国梦”里的“梦”。建议得到了业界人士共识,目前已经成为维吾尔语“中国梦”的规范版本,收录在《蒙藏维哈朝彝壮新词术语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之中。
说到《汇编》,这是阿力木沙比提主持的重大项目“少数民族语文新词术语规范化建设”的成果体现。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大量新词术语不断涌现,新词术语不统一、不规范、一词多译或乱译等现象比较严重。
“语言规范程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阿力木沙比提说,不规范、不统一的新词术语得到规范和统一,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都有积极的作用,也能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准确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推动他们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促进跨省区民族间的交流和民族学领域的国际交流。
为此,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于2010年启动了“少数民族语文新词术语规范化建设”项目,由阿力木沙比提主持负责,每年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开展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个语种的新词术语规范化工作。
每年上半年,阿力木沙比提组织局里的翻译人员到相关省区进行调研,与当地民语委或相关工作部门一起,广泛调查了解新词术语的翻译、使用情况,收集因一词多译而不统一、不规范、有异议的词条和旧词新译的词条,并将这些词条进行分类整理,供专家审定。
接下来召开7个语种的专家审定工作会。阿力木沙比提同时也作为翻译专家,参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两个专家小组的审定工作,和其他专家一起,集中对200至300条新词术语进行审定、规范。
“每一个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阿力木沙比提说,最后还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少数民族新词术语成果进行鉴定。经鉴定后的新词术语,则被分类编辑成《新词术语手册》出版推广。
4年来,“少数民族语文新词术语规范化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对1万多条新词术语的审定规范,并以《汇编》的形式,送交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推广使用。
阿力木沙比提还同时主持了《马恩选读<精华版>十卷校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使用指南》等重大项目。对每一个项目,他都用心去做,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分阶段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还亲自参与承担项目的部分具体内容。
“国家重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为这项事业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我们必须本着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态度,将各个项目做好做踏实。”阿力木沙比提说。
阿力木沙比提还多次在全国“两会”、党代会中承担民族语文翻译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参与部分文件的翻译、审稿和同声传译。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阿力木沙比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资料不计其数,不仅将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文件、政策、法规传播到民族地区,还累计完成了270多万字的译著、850多万字的书刊译文审定,其翻译的部分图书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中国民族图书奖等奖项。
身兼中国译协民族翻译委员会主任的阿力木沙比提,还主持召开了全国民族语文学术研讨会、全国民族语文翻译优秀论文评奖活动等。“要尽可能多地开辟渠道,活跃民族语文界翻译学术研究活动,将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做大做强。”阿力木沙比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