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梁凤仪这次来参加两会并没有带来什么具体的提案,因为她的关注重点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方面。在她看来,这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并非一两个 提案可以解决。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的作家,她对眼下大陆和香港地区的青少年教育现状十分担忧:“我们当年都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现在的小孩子只是学做事,那些传统的忠孝仁义的美德对他们来说都已经很遥远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既是商人,又是作家,幼时家境显赫,中途衰落,现在成为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这样的经历让梁凤仪十分清楚美好的品德在个人、家庭和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她谈到,现在大陆和香港面临的下一代教育问题都大同小异,年轻人一味贪图物质享乐,必定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精神的发展。20多年前香港人去国 外留学,无论家境如何,都会打工赚钱,而现在的年轻人一放假都跑回家,因为家里生活舒适,不用自己奋斗。“我的孩子们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的小儿子不愿 意让他的儿子回香港,他认为奢侈的生活会污染小孩子的心灵,但我坚持让他们每年回来,因为在香港他才可以系统地学习中文。”
梁凤仪很赞成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所学校特别看重品德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传统美 德。她说,这样的人走向社会,才是全面丰富有用的人。“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好像大树和根的作用,如果不重视小时候的品德教育,就好比被虫子蛀了,这棵 树的根就是不牢固的,将来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子。”
两年前,梁凤仪宣布动笔创作“我们的故事”系列小说,要书写香港60年的历史。如今,“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已经出版,反映了香港 1949年至1959年的历史。繁忙的工作让她的创作一再耽搁,但她仍坚持无论再忙,都要写完这个系列。她觉得,以小说形式表现香港的历史是她的责任。
梁凤仪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谈及中国当代文学,梁凤仪谈到一个观点,就是大众文学也应该受到尊重,因为读者可以在休闲的、轻松的阅 读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受到自强自立的激励,所以大众文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她很赞成倪匡的一句话:在读者心目中书只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如此而已,非常简单。(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