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31岁萧红因误诊至死 未能如愿葬于鲁迅身边

//m.zimplifyit.com 2014年03月13日17:08 来源:武汉晚报

  结婚不完全如萧红预料。端木生活能力差,家中琐事完全仰赖她。有人看见萧红蓬着头发去买菜,为家事辗转村公所和医院。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

  一张船票

  1938年8月,武汉战局紧张,人们纷纷撤退。萧红与端木也计划离开武汉,只是两人仅有一张船票。夫妻俩在沉默中各自思索,最终怀着身孕的萧红开口决定,端木先走。两个人的关系里,萧红总是那个照顾者。

  “端木走后,萧红挺着大肚子还在武汉完成《黄河》等多部小说。”写作《萧红在汉九个月》的邓先海对此感触颇深,“这说明萧红性格坚韧。”

  但是,对于端木先行离汉之举,骆宾基等人日后都直斥为遗弃。

  端木离汉后,时有轰炸,萧红不愿孤独地守在小金龙巷,大着肚子前往汉口。当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三教街的房子已住满人。萧红说,自己可以睡在走廊楼梯口的地板上,她不容分说买来一张席子就疲倦地躺下。

  三教街的名字没有了,但位置还在(今鄱阳街兰陵路至黎黄陂路之间)。邓先海考证后认为,中华抗协的临时住所就在如今八七会址旁边的那栋楼里。萧红当年就是在那里,怀着七八个月的身孕,打着地铺,却和大家谈笑风生,还写完了小说《汾河的圆月》。

  细雨中采访,走在萧红最后离开武汉前住过的街道。那些保存尚好的欧式建筑,萧红当年伏案写作后会不会曾在此间散步徜徉,还有那家有名的西餐厅,改成棋盘室了,邦可的名头倒还在,萧红拿出最后五块钱“仗义疏财”的那家冰店是不是这里?

  心里忽然有点难过:那等待离汉的一个月里,萧红内心有没有不为人见的酸涩?端木说走就真的走了,中途也一再有朋友说带她走,却都因各种原因没能如愿。

  9月,船票终于买到。萧红和李声韵一起离开汉口。船到宜昌,李声韵突然病倒住院。于是途中便只留下萧红孤零零一个人。

  她独自去找船,天还没放亮,她在码头被纵横的绳缆绊倒。这时的她怀着将足九月的胎儿,手上还提着行李,挣扎几次都无法爬起。她只好躺着。直至天亮,她才在一个赶船人的扶助下站起来。

  最后的故事

  9月,萧红抵达重庆,与端木蕻良会合。之后两人远赴香港。在香港,萧红写完在武汉开始动笔的《呼兰河传》并写作《马伯乐》,书中以幽默笔触描摹逃亡到武汉众人的仪态及心路。但《马伯乐》终于没有写完。

  萧红因肺病住进医院。她本不至死,但隆隆炮声中转院,又做手术。端木反对,她自己在手术书上签字,却是误诊。最后时刻,她喉头安着铜管呼吸器,连话都不能说。死时年仅31岁。

  她本想葬于鲁迅身边,但时局不允许。端木按她想葬于海边的遗愿,将她掩埋在香港风景最优美的浅水湾。

  在还能说话时,萧红对病中陪伴她的骆宾基说过一个故事,后来骆宾基将它整理成小说。

  故事的名字叫《红玻璃的故事》,文中主人公叫王大妈,王大妈从外孙女手拿的万花筒看到自己和女儿的人生轨迹,那样美丽而迷幻的万花筒,她和女儿都看过,可事实是她们一个接一个过着劳碌而麻木的日子。窥见这一切的王大妈,活不下去了。在死之前,她却不再阻拦,而是劝说独生子去黑河淘金。虽然他丈夫和侄子当年因为淘金,没有回来。

  这是一个关于宿命和追寻的故事。也是萧红最后讲述的故事。

  萧红在《亚丽》中写道:“飞鸟的生涯是美丽的,我们为什么不是飞鸟呢?”出版人林贤治写过一本《萧红传记》,在写到萧红之死时,他写道:浅水湾,一个凄美的名字。这里葬着一只鸟,一只长着鱼鳍的鸟。

  文/记者叶军图/记者喻志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