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下午,乘车去晋祠。随同前去的乡党一路上非常兴奋,给我们讲述着晋祠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并重言:来太原不参观晋祠就相当于外国友人到北京没有去故宫和长城一样遗憾。
进入晋祠景区,确实使人眼前一亮,恍若进入了山清水秀的南国园林。历朝历代修建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遍布园内,与苍郁的千年古树和晶莹澄澈的晋水构成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
穿行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石板路上,踏着浓浓的、漫长的历史,品味着“古”的内涵。这里的殿古、堂古、楼古,但最古的恐怕还要属那常绿不衰郁郁葱葱的古树,它们是与大地连接的生命,释放出来的那种古老生命的气息令我激动不已。
长龄柏和苗裔堂前面的齐年柏均有近3000年的历史,往上推算,大概是周代所植,它们或立或躺,静观世事之沧桑变迁,阅尽人间之风雨冷暖,用自己的年轮刻录着历史,述说着过去,书写着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
有一棵齐年柏的树根外露,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颇似凤尾翎毛的形状,人们称其为凤尾柏。据导游讲,在它的左侧,曾有一株树冠向下勾曲、形如卧龙的龙柏松,它们曾一起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体味着世间的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可惜的是,龙柏松被当地土著民于清道光年间砍伐。传说凤尾柏心伤身累,缓缓倾卧,投入了旁边“撑天柏”的怀抱,从此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浓荫疏影,苍劲挺拔,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令人称奇。
晋祠园内有名的古槐树有十多株。在关帝庙、会仙桥、齐年柏东、浮屠院有四株当属隋代所植,锁虹桥南岸、清华堂等处,有唐槐七株,这些古树,主干粗壮高耸,叶绿茂盛浓密,绽放着笑容,挥舞着手欢迎国内外的游客,展示着自身神奇的风采。
还有一株不知植于何年何月的巨槐,主干粗壮古老,但是枝条鲜嫩光绿。据导游说,这株古槐枯死多年,清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的圣寺庙会,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坐在枯槐下叫卖狗皮膏药:“膏药灵验,能治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他叫了半天,无人问津,老者一声叹息。言说:“如此仙药,无人来买。凡人无福,枯树宜生。”愤而把膏药往身后枯树上一贴,便扬长而去。不一会,枯死多年的槐树长满了青枝绿叶。人们惊讶地把这株古槐称作“复生槐”。
再说王琼祠前的一雄一雌银杏树。传为明代重臣王琼希望后代子孙发奋读书,能像文学理论家刘勰一样,在银杏树下写出传世佳作,可谓用心良苦。晋祠内的王家祠堂展览馆内,王氏族人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足以说明王琼之思想对后人影响之巨大,因为这些走向世界的有识之士大多是读书之人。
这些奇株异树,使古老的晋祠变得苍郁而青翠,幽雅而宁静,给如织的游人平添了几分愉悦和清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无不为这些古树所倾倒。1959年,郭沫若先生曾作诗“游晋祠”,就有“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高度赞颂了晋祠内的古树。
走近每一棵树,我都为之一振,肃然起敬。因为它们实在太粗、太高、太大,个个都是一尊古老的雕塑,个个都是不息的生命轮回。
晋祠除了长老级的古树之外,还有上万余株历代栽种的各种各样的名贵树木。随着历史的前行,它们也会成为古树。这时,我突然生发出一个疑惑:这些古树历经风雨沧桑和战火的洗礼,为何还能够生生不息,世代延绵,常青至今?我想,首先是这里的水好。从悬瓮山麓倾泻而下的泉水清如碧玉,昼夜长流不息,滋润着晋祠的树木和土地。其次,这里的土地肥沃。它主要由远古高山物质冲击物和第四纪沉积物组成,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树木生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晋祠作为祭祀的圣地,给这片宝地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古树便有了神秘的护佑。加之流传的那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人们只有敬仰之心,哪敢动砍伐之念!
历史的脚步仍在不断前行,衷心祈愿人们保护好这山、这水、这树、这苍古大地,祝福这些古树一直会伫立着,长得更高、更壮,枝叶更茂盛,福荫我们的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