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研究 >> 艺术研究 >> 正文
也许是机缘巧合,自2003年进入《艺术评论》杂志社编辑部起,就开始了与各种艺术评论文章打交道。如果说时间的一个意义在于重新发现,那么这些年见识、编辑过的众多艺术评论文章,令人不能忘记,也不舍忘记,似乎在喧哗或沉寂后,更愿意沉淀一些稍做思考,或者重新“发现”。
缘 起
2003年那段时间,正是新世纪刚刚开始不久,又恰逢刊物初创,大家从各方聚拢而来,共同经历了一场难得的脑力风暴,大家争论最多的是:什么样的文章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艺术评论文章。学者的学识、记者的思辨、艺术家的灵感,难得地积聚碰撞,不过大家追求的主旨都是明晰艺术的价值所在。就如首任主编田青在创刊词中所言:“锥锐而无容,刃利而欠厚,唯锅盖较‘全面’,但是锅盖拍不死老鼠也打不住苍蝇。我们宁可要独特见解、思想锐利但不够全面的文章,也不要面面俱到说了等于什么也没有说的文章。”
这样经历了三四年周而复始的编辑出版之后,当时争论最多、横亘于心的“文章的向度”才慢慢衍生、显露出来。这可以说是争议、碰撞和决策的结果,更是经年累月在数千的稿件中层层遴选、编辑,“萃取”、“凝华”得来的结晶。
就某种意义而言,艺术评论文章似乎隐约存在一个基本向度,即以具有学术价值的阐述真正朝向艺术的难点,运用艺术分析的方法改造约定俗成的认知定势。就当下而言,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评论家从理论的自循环层面转向接受艺术创作与受众的问题挑战,更多触及实证研究,用理论与思维的多重利器破解现实艺术的纷扰与困境。
表象的魔力
艺术评论文章似乎有一种天然的“魅力”,让人有一种“求真”与解惑的渴望与冲动。评论文章还有另一项特殊功能:它鼓励人们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和判断他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加之艺术的多元化成分,艺术评论文章更显涵蕴深奥。有学者曾经论述:“评论更像是一种包含分析、调查、争论、找错和给予鼓励的活动。”而且,很多时候,艺术评论文章颇似“侦破”与“探案”的过程,于琐细的现实碎片中寻求核心的实质,于层层叠叠的迷惘中探寻艺术的真相。
比如电影评论文章。一般认为电影评论者分为几派:一派是高校或研究院的学者,一派是职业影评人,还有一派是电影界的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士。职业影评人的身份多样,一般通过自身的不同学识、经验来分析解读一部电影,善于通过影片探讨挖掘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对影片外的其他资料不太重视;专事研究电影的学者则更加关注其他方面:如电影史的研究、理论上的假设和探讨、逻辑的推理演变等;电影的专家和专业人士更为看重的是镜像探讨、文本分析等。
先期的时候,影评人的评论文章最是“先声夺人”,他们的文字条分缕析,总是给人以阅读的快感,但是议论的范围多些,总不免对于艺术行业内部的种种“症候”以及“行业内情”有些不甚了了,这样时间一长,影评人的评论给人的感觉“真有些套路”了;专家学者借重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双重依傍,文章往往立意高远、洞察幽微,但是还要说的是:因为置身事外,和艺术界有些“隔膜”,常常被电影专业人士戏谑地称做说“现成话”、行“马后炮”;而电影专业人士偏重的专业术语使得文章显得过于莫测高深。
但是无论如何,即便赋有深厚学术功底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较之当今艺术的迅猛发展,艺术评论是相对滞后的。就如有学者所说,“文化研究不是书斋里的玄学,而是对问题的不停回应”。戏剧评论家傅谨甚至认为,评论家不仅是艺术领域的评分裁判员,而应有更开阔的视野以及超越一时一地的美学眼光,并为创作者提供特殊帮助。这样看来,出色耐读的艺术评论文章不应是对理论的机械搬用,更不是完全个人的价值判断或是对过往经验的听信与盲从。
“无限”的可能
也许同普通文章相比,评论文章更加吸引人,更加有直接的观感。相比较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艺术评论像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儿”,它曲折复杂,包含丰富的可能性。
刚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各色各样的评论文章,我们心眼老实,总是“信以为真”。睿智的钱锺书先生预言了真挚的“实心人”的“难言之处”:“一个老实人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探讨并无相应的大量收获。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礼节性地表个态。……人物个个有名气,言论常常无实质。”坦率地说,很多辛苦约来的名家文稿虽然格局宏大,却让人失望。虽然说评论文章应该注重学术分析、艺术分析等,但是面对的文章却是:论文式的、杂文式的、散文式的、报道式的、总结式的、发言式的、品鉴式的……不一而足。就如学者王列生在批评现在的“评论”现状时所说:“无论艺术物化或艺术批评‘被物化’,就事实本身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争议可言……在利益市场共同体大范围收购人格化独立批评主体以后,当代艺术批评现场就成为了资本利益而恶心地自吹、他吹、互吹或伙吹的游戏王国”。
见识了10年的艺术评论文字,也深深地为评论文章的魔力所震撼,这些评论文字有的严谨缜密,有的隐晦曲折,有的不经意看上去淡然无奇,可凝神一望,确如抽丝剥茧,于层层的现实“硬壳”中打开一个别样精彩的“大千世界”……面对如此汹涌的文字潮流,敏感、执拗如我辈编辑也禁不住慨叹:艺术似乎总是笼罩一层神秘面纱,艺术的“真相”似乎不会对她的追寻者轻易显露,艺术评论包含着一个个或深奥或浅显或有质询意义的表述,而身在艺术探寻之旅中的人们,却往往要经历一个个痛苦的历程,虽然辛苦,可事实却永远只是——“无限趋进于现实的渐近线”。
但即便如此,艺术评论文章却让笔者对近10年飞速发展的艺术以及艺术评论有了自己的独特观感。如果艺术的“真面目”似乎不会被我辈凡人所窥探,那么艺术评论——就让我们有无限接近真相的可能和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