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晋京展”3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近200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精品立体呈现了李可染、刘开渠、朱德群等徐州籍美术名家的艺术风采。展览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分为四部分:“风声先觉——徐州籍大师序列文献展”整体展出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8位艺术前辈的珍贵文献;“可染无疆——李可染绘画世界”“鸿鹄高飞——旅外艺术家群”“昕昕原创——守望乡土的耕耘者”则从不同侧面重点展现徐州美术家的风采。
徐州文化现象值得研究
徐州古称彭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百年来,徐州涌现出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美术名家,今天活跃在各地的喻继高、张立辰、程大利、李小可等徐州籍画家也取得了优秀成绩。近年来,徐州精心打造“书画徐州”,着力培育“彭城画派”,积极推动徐州书画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徐州素来人杰地灵,这次能系统地看到这么多徐州籍艺术家的作品,主要表现在像李可染、朱德群、朱丹、王子云等现当代一大批美术界的重要代表人物都曾在徐州生活、工作、学习。尤其是当代一大批中年以上的徐州籍书画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些在各地美术创作机构还是领军人物和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的带头人,这使得他们在吸收本土文化、南北不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又在各自艺术风格上进一步拓展强化,形成了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徐州文化现象值得好好研究,甚至可以将展览本身知名画家、优秀画家人数之多,成果之丰富,看作是艺术创作人才密集的特殊的徐州现象,这是中国当下其他地方没有的。”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说:“我们常常说汉唐雄风,徐州的艺术家和它有很深的关系。艺术家创作首先不是南方文人的那种灵动、内敛,而是张扬的、深厚的、具有历史感的,这就是汉唐文化和两宋以后文化的重大区别。不管是王子云也好,李可染也好,朱德群也好,朱丹也好,它具有可辨识性,从精神、观念、视觉语言乃至人品上,都有一种可辨识度,你能感受到背后浑厚的历史感和来自于地域的那种清新的气息。”
画派形成没有固定模式
围绕“彭城画派”及近年来一些地方提出打造“画派”的问题,专家学者们表达了看法。
“就我个人的一些统计,在江苏画坛中,徐州籍的画家应该在半数以上,他们是有共同特点的。为什么徐州能走出这么多的画家,别的地方没有呢?”程大利认为,如何梳理从彭城走出来的画家,如何发掘这些画家所共同体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古代没有出现的画派,并不一定就不存在,正是因为今天文化的发展,我们可能从全国的角度来显示地缘文化和这些画家共同构成的特征。
张晓凌认为,从中外美术史来看,一个画派的形成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安徽的新安画派,是一个地域性的画派;还有如吴门画派,是师承性的。近百年来,徐州美术的精英人物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以这个为文脉构建当下的一个画派,作为画派的一个学理依据,这一点我非常理解。”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主编王镛认为,从徐州艺术家作品的整体面貌来看,更接近北派。徐州和现在同属于江苏省的南京、苏州不太一样,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如果说彭城画派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就和金陵画派、新吴门画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对于江苏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来说,能够更全面地在本省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彭城画派要传承传统,主要不是技法传承,而是精神传承。”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看来,徐州出了这么多美术方面的大家,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他表示,徐州能很好地展示过去的汉画像石,再加上现代名家的作品,对于激励徐州青年艺术家的探索追求很有助益。“徐州的美术展览机构如果能对徐州艺术大家进行整理和研究,再有系统、有针对性地收藏一部分作品形成固定陈设展览,这样人们到徐州来就可以看到徐州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会提升徐州城市的文化形象。”记者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