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日前,在北京保利剧院,一曲委婉柔美的傣族民歌拉开了“《云南声音》——金小凤朋友家乡音乐会”的序幕。这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傣族女高音歌唱家,用天籁般的歌喉唱出了傣家人民的心声,唱出了边疆人民的喜悦,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幸福。
“《云南声音》这台音乐会是一场从水拟声的组曲,满含各族儿女深情的祝福……”金小凤告诉记者,她的家乡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因水闻名,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都是水的儿女。金小凤就是想与生活在彩云之南的傣、景颇、彝、藏、瓦、哈尼、布朗、汉民族的歌唱家、原生态歌手同台演唱,呈现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祈福。
西南边陲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民族民间文化厚积深蕴的沃土,这里赋予了金小凤独特的文化气质。“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北京是1976年,我当时是德宏州歌舞团的演员,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我们先从芒市坐了4天的汽车到昆明,又坐了3天3夜的火车才到北京。我乘车去民族文化宫演出路过天安门时,心情非常激动,那时心中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把家乡的民歌唱到北京来。”金小凤回忆道。那一次,她一人扮演三个角色,荣获“个人金奖”,这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辉煌起点。
获奖以后的金小凤在学习唱歌的同时还学习傣戏,钻研两者的发声方法,试图将傣族民歌唱出“傣味”。1981年,她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郭淑珍、金铁霖,科学系统地学习声乐发音。说到那首著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金小凤眼里闪烁着兴奋的目光。“还记得1982年的一天,作曲家施光南找到我。在音乐学院四楼琴房,他让我唱一首傣族民歌,我唱的是傣族唱法的‘小拐弯’。他听后兴奋地说,要的就是这个味儿。于是,他又让我唱电影插曲、于淑珍老师唱过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许多观众都非常喜欢。”之后,她又演唱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竹楼小夜曲》等傣族歌曲。因擅长巧用傣、汉双语演唱,音质如水流的浸润,情感如丝竹的委婉,金小凤一举成名,她开创了傣族歌曲民俗唱法之先河,并创造性地应用傣族原生态音乐元素、声乐特质,被誉为“傣家金孔雀”。
《云南声音》音乐会的主要演唱者都来自云南本土。其中有曾获央视青歌赛民族组独唱优秀奖的纳西族原生态歌手达瓦卓玛,有彝族“毕摩”第四代传承人的彝族歌手非明荣,还有曾获“首届全国葫芦丝北京邀请赛”金奖的傈僳族歌手鲁木阿德。金小凤动情地说:“音乐会筹备过程中有太多的人和事令我感动,尤其是这些年轻的少数民族歌手。他们都不是专业团体的演员,大部分没有稳定的工作,只因为他们从小痴迷于自己民族的音乐,所以甘愿清贫、甘愿为所爱的民歌游走四方,他们更值得尊敬。”
这一晚,金小凤和年轻音乐人一起唱出了关于“水的记忆”“水的情韵”“水的礼赞”的咏叹。在如水般清澈灵动的歌声中,观众感受到了家乡泥土的芳香、山野清泉的弦响、爱情甜蜜的温馨、百鸟欢快的鸣唱,而这就是浓浓的乡情。(本报通讯员 杜京 本报记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