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实现了。 ”终于站到首都剧场的舞台时,一向口才不错的周一围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学表演出身的他,曾无限向往过这个舞台,“这是我心目中的殿堂” 。3月28日至30日,由西安曲江演出集团打造的话剧《明天》作为2014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的参演作品,登陆首都剧场。出演过多部影视剧后,周一围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明天》根据发生在武汉的一则真实事件改编。28年前,武汉市民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儿童导致高位截瘫,儿童不知所踪,真相无人知晓,方俊明此后生活清苦,成为一个被埋没的英雄。多年后编剧霍秉全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小块儿写方俊明的新闻,以方俊明为原型创作出了话剧《明天》 。 《明天》把空间设置在一个双人病房,见义勇为受了伤的英雄何亮,瘫痪多年自杀未遂的关云年,在这里相遇了。后来何亮发现,自己就是当年那个搞恶作剧假装落水害关云年瘫痪的儿童。
周一围饰演二三十岁的何亮,一米八几的他,穿着病号服,右腿被固定上支架,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在台上走。他要演出这个角色知道真相后内心的痛苦纠结,并最终决定不当懦夫,实现自我心灵救赎。“这是医疗器械。 ”他向记者解释腿上的道具。这个“医疗器械”和拐杖,当初是他自己设计加上的。“有了它们之后,就特别像是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 ”他说,“因为我演一个受伤的人,这样很直接,当我后来把拐杖扔掉时,会有一些强烈的形象的语汇产生。 ”
他希望经由自己的表演,呈现出的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尽可能让大家感觉到是一个生活中会出现的人,“不是一个英雄,不是一个比别人强跟别人不一样的人” ,“他有喜怒哀乐,甚至有些自私,心中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坏心眼。这些东西才使观众能够相信,才是把他们带到某一种情境中去的原因” 。
“让观众相信” ,这是周一围认为对一个演员来说永远的挑战,也是永远不变的目标。“这样一个呈现在舞台上的故事,相比影视剧,存在更多的巧合性,很多设置是很巧的,观众会觉得:‘哟,怎么这么巧,这么寸? ’ ”他对记者说,“这就是舞台艺术的特点,它需要巧,巧不怕,怕的是它因为有过多的这种机巧,而让观众觉得说,‘这不太可能吧。 ’所以我永远在做的就是尽可能接近人物,让观众觉得他是活生生的,相信那些故事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发生。 ”
从2012年的第一轮演出到现在,周一围的表演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一轮演出时,我用劲儿是最大的,我的‘手眼身法步’等以前学习的一些技术,来帮助我展现这个人物,我会有特别强烈的表达的欲望。 ”去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周一围开始懂得了取舍,这一次再演,他舍弃的更多。“有些东西可以尽可能让观众自己去完善,今天的观众可能更愿意看到相对简洁的表达和信息量,不需要给他们太多,只要给到点了、给到位了,他们就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我们希望带给他的情境。 ”他说,“如果我们把分寸做到这么合适,就会让观众觉得今天晚上没白来。 ”
“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 ”这是周一围对话剧舞台的情感。他从小就有剧场情结, “很享受在灯光绚烂的地方,或者在黑暗中看灯光绚烂的地方,人们在做一些跟艺术有关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他一直很希望演话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机会,这一次遇见《明天》 ,在他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机缘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周一围有几个在北京人艺的朋友,都对他说过,如果有机会,一定推荐他来演北京人艺的戏,觉得他适合。十几年来,周一围跟着他们一起看北京人艺的戏,也认识了北京人艺副院长、导演任鸣。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因为话剧《明天》 ,任鸣给周一围打电话说,请他来演这个戏,周一围看了剧本就接了。
出道多年,演了多部影视剧后演话剧,周一围的感受是,在镜头前和在舞台上的表演,分寸是不一样的,但这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甭管是哪种艺术形式,其实都是让观众相信这个人物的存在,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在舞台上,他偶尔也会有些小纰漏,“一句词,可能因为嗓子问题,噎了一下或者吃掉了,没搭上” 。当被问到他对自己在这部戏的表现是否满意时,他笑了,一双大眼睛里闪着光:“不满意。作为一个处女座A型血的人,我永远是对刚刚做过的事情不满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