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人物 >> 正文
《中国往事》《国家命运》《雪豹》《听风者》等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全部出自她手;20年的时间里,她从一家只有5名员工的“微型”影视公司起家,一路披荆斩棘,带领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她斥资16.52亿元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国内影视业交易额最大的并购项目——她就是“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依芳。
“让你久等了,上午看了个项目,所以迟到了。”操着略显沙哑的嗓音,赵依芳向记者表示歉意。见到赵依芳时,已是下午两点半,此时刚刚吃了几口盒饭的赵依芳要启程去看另一个项目,晚上又要飞回杭州。“最近太忙了,咱们就在路上聊吧。”赵依芳拉着记者上了车。
对于赵依芳来说,这样紧凑的工作节奏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华策影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赵依芳的“档期”一直很满,不是出差,就是闭门开会、约谈客户,每天的吃饭时间基本“融化”在工作中,最多只花十几分钟。忙碌如斯,赵依芳却甘之如饴。她说:“每天为梦想而忙碌,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从成立之初只有几个人的电视剧制作小作坊,到如今跃居国内影视剧年产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影视行业龙头企业,赵依芳带领华策影视一步步向着梦想迈进。1992年,时任浙江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的赵依芳,丢下“铁饭碗”,跑到杭州做起了“前途未卜”的电视剧制作。对于“下海”,赵依芳坦言只有一个理由——热爱影视,想把这行做好。“一个人一辈子,应该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事,影视产业是实现我这个文化理想的最好媒介。”
1995年,一部投资几百万元的电视剧《子夜》在一个名为“华新影视”(“华策影视”的前身)的“小作坊”里诞生,这是赵依芳筹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有了,怎么卖出去成了意料之中的难题。“困则思变!”回忆起当时的处境,赵依芳这样回答。带广告播出,一个当时看来颇显大胆的商业模式成为赵依芳摸索的方向。拉广告、找播出平台,经过数月的奔波,赵依芳将这一模式运作成功了,不仅收回成本,还挣到“第一桶金”。
在竞争激烈的影视业站稳脚跟,生产出观众爱看的作品才是根本。对此,赵依芳体会深刻:“我们属于创意行业,内容为王。作品既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又要具有观众喜欢的娱乐化元素,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就这样,赵依芳掌舵的华策影视推出了《国家命运》《全家福》《推拿》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赵依芳始终觉得,呼应时代精神、融汇观众心声、传达美好健康情感的影视作品才会有持久赢得市场。赵依芳说,“影视作品不能停留在老套、没有新意的题材上,要研究‘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观众群体的观看特点,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
2010年10月26日是赵依芳“一辈子都会记得的日子”——这一天,华策影视正式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上市首日涨幅即达58%。“这表明市场看好华策,看好民营影视企业。”赵依芳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有苦恼,“上市后企业资金充裕了,经营压力也变大了,反倒睡不着觉了。”
华策影视与上海克顿传媒公司的强强整合使其成为拥有万集电视剧版权、年产能力千集的内容提供商。“上市也好、收购也好,都是为了我们团队的梦想,那就是把华策影视打造成华人文化传媒旗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赵依芳的语气很坚定。
最近,一些韩剧、美剧风靡市场,也让赵依芳开始思考:中国电视剧什么时候也能蜚声海外?赵依芳认为,目前国内的影视业仍不够成熟,但从原来资金缺乏到现在有了资本、有了人才,正慢慢发展起来,把更多优质电视剧推向国际市场将是未来的方向。记者了解到,华策影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已于今年破土动工,将探索推动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新途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拍出全世界最好的电视剧,让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市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讨论的将不再是华剧如何追赶美剧和韩剧,而是讨论全球最好的电视剧为什么在中国!”赵依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