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十大考古项目发现了什么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概览

//m.zimplifyit.com 2014年04月10日10: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西周墓地出土的牺尊西周墓地出土的牺尊
东周墓地出土的随字铜器铭文东周墓地出土的随字铜器铭文
纪王崮春秋墓葬出土的铜镈钟纪王崮春秋墓葬出土的铜镈钟
有东汉中期益阳司法记录的简牍有东汉中期益阳司法记录的简牍
人体经穴髹漆人像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关城东墙马道及排水渠关城东墙马道及排水渠
 厨城门一号桥 厨城门一号桥
隋炀帝墓发掘全景隋炀帝墓发掘全景
 须巴神山石刻群 须巴神山石刻群
 窑址出土的青釉双系瓶 窑址出土的青釉双系瓶

  4月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等10个项目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考古项目有哪些重要发现?这些项目为何能够最终入围?

  ▶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

  改写对商周时期礼制的认识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经过两年发掘,发现商周墓葬15座,出土文物230余件(组),其中的高领袋足鬲改变了以往此类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观点。出土的92件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格外瞩目,被称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特别是青铜礼器中两座超萌的牺尊,似鹿似羊,憨态可掬。该项目发掘领队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珍品。”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

  为“曾随之谜”提供了新证据

  文峰塔东周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城区。该墓地是继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补了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曾国之间的空白:第一次发现曾国车马坑,第一次发现“亚”字形墓葬……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的铜梗上发现了众多清楚的蜡流痕迹,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法铸造法有了定说。同时发现了两件意义重大的铜器,一件带有“曾”字铭文,一件带有“随”字铭文,而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建在高山上,规模宏大,极为罕见

  纪王崮春秋墓葬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的纪王崮山顶。“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2012年2月至7月和2013年9月至10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纪王崮两座春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一号墓出土文物近200件(组),最大特点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中,非常少见。二号墓是一座未完工的岩坑竖穴墓。

  纪王崮两座春秋墓葬及车马坑的发掘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

  出土时代广泛、保存完好的简牍

  兔子山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三里桥铁铺岭社区。由于位于益阳市区,受历朝历代的生产活动反复破坏,保存情况不好。但新发现的16口古井出土了保存较好的竹木材质的文物,其中最难得的是约1.5万枚简牍的出土。

  简牍是各时期益阳县衙署档案及公私文书,涉及人口、田亩、物产、赋税、司法等,时代为战国楚、秦、张楚、西汉、东汉和三国孙吴。其中,九号井第三层一号简为秦二世继位后颁行的文告,是秦二世胡亥继位后第一个月颁布的,文中强调继位的合法性。“始皇帝”换行顶格书写,是诏书、奏疏提到皇帝或当时朝代名称换行顶格的最早文书实例,开后世此类文书体例之先河。同时该简是简牍发现史上最早的皇帝颁行的文告。

  ▶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失传的扁鹊学派经典书籍问世

  老官山西汉木椁墓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土门社区卫生站东侧。其中出土的50余件木牍、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被评审专家看做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专家称,虽然与帝王陵墓相比,墓主人仅为一名“中产阶级”,但出土文物意义非同凡响。920支医简内容分为九部医书,其中部分医书极可能是失传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人体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4部织机模型与伴出的10余件彩绘木俑,再现汉代蜀锦纺织工场,对中国纺织史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发现较为完整的汉代关隘

  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洛阳市新安县,自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杨仆建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通过目前的考古工作,遗址布局基本明晰:它是一处东西狭长的小型城邑,卡在峡谷之中,东墙与南北山上的夯土长墙相连接,达到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的目的。遗址南部、皂涧河北岸是主要的生活区。中部有一条狭长的东西向通道,也是唯一的通关道路。根据出土遗物和对遗迹的解剖,可以确定城墙、建筑和古道均为汉代修建。秦汉时期是关隘体系全面发展的时期,但是关隘遗址的考古资料非常匮乏。此次发现,为关隘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函谷关遗址的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世界上最大的木梁柱桥

  渭桥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渭河故道,发掘前为鱼塘所在。2012年4月上旬,在鱼塘挖沙中暴露木桩,后经调查确认为古桥遗存,并测量确定南对汉长安城北侧城门厨城门,编号“厨城门一号桥”。之后,相继发现“洛城门桥”“厨城门二号桥”“厨城门三号桥”及“王家堡桥”“厨城门四号桥”及“厨城门五号桥”共3组7座渭桥。

  渭桥遗址的发现地西安,是周、秦、汉、唐的都城所在,在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惠帝建设城墙后,渭河桥梁即成为京师的最重要津梁。汉文帝入京继位大统、张骞出使西域、南匈奴单于归顺入京等一系列重要大事,均与渭桥相关,不仅使渭桥具有了无可替代的交通地位,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含义。从发掘情况看,厨城门一号桥体量巨大,是已知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木梁柱桥,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渭桥发掘不仅填补了汉长安城北渭河古桥考古的空白,也填补了桥梁学研究的空白。

  ▶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

  确定了隋炀帝与萧后的最后埋葬地

  该墓葬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的西南角,2013年4月,“随故炀帝墓志”出土后,受到考古界的重视。该墓葬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遗物近200件(套),其中蹀躞金玉带是带具系统中的最高等级,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墓葬中还出土了两颗牙齿,鉴定年龄约50岁,根据出土的“随故炀帝墓志”和高规格随葬品,结合文献记载与牙齿鉴定结果,确定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二号墓葬随葬文物丰富。其中,青铜编钟、编磬石是迄今国内唯一的隋唐时期的实物。该墓葬出土了人骨和牙齿,经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与人骨鉴定的结果,判断二号墓主人是隋炀帝夫人萧后。

  该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出土的一批高等级文物,为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

  为考证文成公主进藏路线提供新资料

  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故宫博物院、甘孜州石渠县文化局对石渠县境内的早期石刻开展调查工作,陆续在石渠县境内发现3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位于石渠县的长沙干马乡和洛须镇,分别为须巴神山石刻群、白马神山石刻群、洛须村石刻,总计石刻17幅,取得了重大收获。新发现的石刻群保存状况良好、题材丰富,包括五方佛、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古藏文题记等,皆是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和内容,图像特征符合吐蕃时期的典型风格,并发现吐蕃时期题刻。

  新发现的石刻群有丰富的古藏文题记,能够准确断代,为吐蕃时期佛教考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石渠县吐蕃石刻的大量分布使其成为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为唐蕃古道走向或文成公主进藏路线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重要环节的资料空白,为研究吐蕃时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唐和吐蕃关系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将景德镇烧造历史向前推进200多年

  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经考古发掘,揭示龙窑遗迹2座、灰坑10个、灰沟1条、道路遗迹1条,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重达数十吨。

  考古证明南窑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有2000多年。然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是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生产青瓷和白瓷的窑业遗存。此次发掘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一步,为探讨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历史、探索景德镇的瓷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