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研究 >> 作家研究 >> 正文

文学创作还是要讲“正气”

//m.zimplifyit.com 2014年04月10日16:35 来源:海南日报
石英石英

  文学创作还是要讲“正气”

  阅读的快餐化和碎片化势头越来越迅猛,各种人生感悟、心灵鸡汤、激昂励志之类的文字在微博、微信、短信等新媒体的平台上被转来转去,俨然已经成为当代“低头一族”的阅读主流。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多元的价值取向,也给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也是全民创作的时代。

  3月17日,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前副主任、著名作家石英在海口接受了文化周刊记者的专访。对于看似繁荣的创作景象,石英坦言已看出其中的危机:文学品位的偷换、非良性精神因素的增多,导致了现在的创作兴旺但精品难求。

  在海口森林城市酒店的大堂里,年近8旬的石英精神矍铄,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在海南的空气中,他嗅出了清冽的花香味,饮食也觉得格外可口,这和他27年前初来海南时的感受大相径庭。“按说那时候的污染更少,但是我总觉得有些单调了。”石英说,人们的生活只有在物质和精神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才会觉得丰富和有意义。

  这种情形和当前的创作情形颇有几分相似。如今喜欢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发表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然而创作水平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精品更为稀缺。

  繁荣表象背后暗藏品质危机

  “现在经常从事散文写作的有数十万人,差不多是1950年代的100倍。”这是石英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结论。他说,仅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就有6000多人,再加上各省市区以及行业的散文学会,这绝对是个庞大的创作群体。

  而与写作人数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作水平的下降。石英说,在1980年代,全国具有一定水平、能够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的散文作者接近1000人,而现在却低于当年的人数。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很多的报刊杂志取消了副刊版,传统的发表途径变窄;越来越躁的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创作者,大多数人局限于小情小感的抒发,没有投入、没有思考,因此写出的作品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而比创作水平下降更让人感到忧心的,是社会尤其是业界对此现象的冷淡和熟视无睹。石英说,当年他在《人民日报》编副刊,对于每件退稿都要写上意见,并盖上编辑部的章,以示重视。而现在的编辑则很少关注作品本身,作者的名气比作品更重要。而在业界有影响力的作家和评论家们也对此缺乏有效的批评和引导,“一切都是自然生长,繁盛而无序。”

  写作是人生和艺术两大工程

  网络的兴起,让发表文字变得非常简单,文学网站、个人博客、写作论坛等等,为人们各抒己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多元化的世界观价值观,也让文学创作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选择途径。石英说,这些人中,大部分只能称为写作爱好者,从爱好者成为创作者,中间有一段艰辛的路程。

  在石英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作者,首先要有纯正的动机和为之奉献的态度。“为文学奉献”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有点过时,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不会过时的。石英说,真正的创作可以看成是生活和艺术的两大工程。生活工程就是要求创作者尽量丰富自己的经历,而且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下生活”,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况味。而艺术工程则是要大量地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质。“现在很多作者认为搞文学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能当作修身养性装点生活的爱好,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石英说,一个优秀的作者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用自己的文字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正能量”。

  传承浩然正气是写作的责任

  采访中,石英多次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保守的人,很多新的观念、语汇和表达方式他都能够接受,甚至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然而在他的眼中,当代的散文创作还没能扛起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建设重任。“现在散文创作抒发的情感过于细小,缺乏弘扬浩然正气的崇高意识。”这是石英对当前散文创作最为担忧的地方。

  “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中,缺乏对大情大爱的关注,这会影响到创作的文学素质。”石英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其中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贯穿始终,不管社会怎样变化,这种正气一定会存在并且传承下去。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这会显得更加珍贵。

  石英现在仍然每天坚持写作,“长篇写不动了,主要是随笔和诗歌。”他告诉记者,这些随笔里浸透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与思考,观照当今现实。“趁着我现在还能动笔,一定要把我的思想记录下来。”这是石英坚持创作的动力和支撑。记者戎海

  人物简介

  石英,原名石恒基,笔名荧光。山东龙口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新港》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散文》月刊主编,天津作协副主席,《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血雨》、《密码》等,诗集《故乡的星星》、《石英精短诗选》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石英杂文随笔选》等,短篇小说集《气节》,中篇小说《文明地狱》,传记文学《吉鸿昌》,专著《怎样写好散文》等50余部,计1000万字。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均获鲁迅文学奖,散文《武夷山的雨》获天津市作品一等奖,《厦门风韵》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