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群星闪耀、流光溢彩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了。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重要单元的北京民族电影展,也在热闹和繁忙中度过了5周岁生日——
在繁华的百老汇新东安影院,13部少数民族题材新片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集中展映,这些在院线难得一见、却又极具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影片,让人们享受了一场独特的光影盛宴。
在中华世纪坛,入场即见的80平方米北京民族电影展特装展位,夺人眼球。十几幅大型灯箱海报,数种中英文电影宣传资料,可自主点播的电影片段,实时播出的嘉宾访谈和签约仪式,引人驻足。
电影节期间,藏、彝、满、蒙古、汉等各民族电影人聚首北京,或做客视频访谈室,畅谈电影创作的酸甜苦辣;或在论坛上坐而论道,与国际影人碰撞思想的火花;或参观考察,向成功者取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电影合作……
这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仅仅在5年前,北京民族电影展还是由一支并不从事电影工作的团队运作、仅在学校和社区放映民族电影的活动。
5年来,从播放老片到展映新片,从光盘发放到院线放映,从小范围运作到拓展业务领域……北京民族电影展已将触角伸向了电影产业链的各个方面:从学术探讨到电影展映、影片制作、项目签约,再到建立电影拍摄的基金渠道,联系民族电影的播出平台,推送优秀影片到国外电影节参展评奖。
这5年,正是中国电影产业风起云涌的时期,票房纪录屡创新高,中国人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前所未有。在加速发展的年代,本身已被边缘化的少数民族电影,若不痛定思痛、奋起直追,仍是亦步亦趋、闲步慢走,势必在市场大潮中被淹没得无影无踪。好在北京民族电影展及时地借北京国际电影节这艘大船出海,扬波斩浪,让风浪中拼搏的民族电影人终于找到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站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这艘大船高高的甲板上,可以眺望远方更美的风景,从而激荡起行船者一往无前的豪气和信念。正如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在本届电影展访谈时所说:“希望借民族电影展的平台,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导演拍出丰富多彩的电影,让更多的国际国内观众欣赏并喜爱这些电影。”相信这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电影人的心声。
北京民族电影展5年来的快速成长,令人瞩目,也引来明星大腕儿投来橄榄枝。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在本届民族电影展上受聘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公益板块电影的艺术总监,并受邀执导影片《藏獒军团》。他说,民族题材电影只要遵从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将好的故事与民族地区优美的风光、独特的习俗等好的元素结合起来,一样会拍出好看的大片。
已经有影片在做这样的尝试。本届影展上签约的中美日合拍3D IMAX电影《成吉思汗宝藏》、中国首部魔幻战争史诗电影《铁木真大帝之传说》,投资均过亿元。这种规模不仅在民族题材影片中前所未有,在中国影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民族题材影片试水商业大制作,显示了民族电影人的魄力和胆略。而这种底气,源于背后的坚强后盾——这两部影片,都已被列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规划影片。
展望未来,前景更加开阔灿烂。正如北京民族电影展组委会主席、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领导小组制片部主任牛颂所言,电影不只是电影,它还是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引擎”。在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方式难以为继的今天,电影拍摄提供了一种新兴便捷的发展途径。电影《成吉思汗宝藏》在签约洽谈时,电影创作团队就与成吉思汗陵、敕勒川等景区签署了旅游文化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将参与开发以北方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项目。影片《楼兰》也是“电影未拍,旅游规划先行”,新疆方面已围绕《楼兰》的拍摄及后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越来越多大制作的民族题材电影面世,电影的后产品开发无疑将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年成大业。我们期待下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