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大庆两人获得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奖

//m.zimplifyit.com 2014年05月05日15:23 来源:大庆网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和他的《野樱花之谷》

 

李云迪作品省内外多次获奖。

    第四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奖评选出十五部获奖作品,大庆占两部,再次证明了大庆作家的创作实力。这两部作品分别是李云迪的散文集《野樱花之谷》和赵香琴的长篇小说《潮女》。

    

    市作协主席李云迪是朝鲜族人,在第四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奖中,凭借散文集《野樱花之谷》获得一等奖,可见其创作实力不凡。

    他是大庆最早在《诗刊》上发表诗歌的作家。在上世纪70年代,作品登上《诗刊》是能名震一方的。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坛新星,他还是大庆最早参加全国青创会的作家,如果不是后来因为工作繁忙远离了文坛,这颗“新星”假以时日会成为“星宿”。

    但是,一颗在年轻时就被文学浸润过的心灵,几乎不会因为岁月流转而变得枯萎。近年来,他又自觉地拿起笔,写出了几十篇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作品。

    《野樱花之谷》于2012年出版,77篇散文,每一篇都堪称佳作,散发着浓郁的亲情、友情,表现了作者悲悯的情怀和细腻的情感。

    贰

    作为开篇的《我遥远的豆满江》,写的是爷爷、伯父和父亲对家园的守望,在人世上飘零到生命的尽头,最后落叶归根。很明显,李云迪是把家园当作家国来写的,因此在他苍凉、悲怆、饱含血泪的深情叙述中,你能读出一个时代的足音在回响。

    《午后的向日葵》写的是林嫂,她那喜欢向日葵的爱人因为绝症离开了,就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她收留了一只被人遗弃的猫作为伙伴。她总去墓园看 望爱人,顺便把爱人周边的墓碑也都擦拭干净。这样一个小人物,在作者细腻、沉稳的叙述中,爆发出一种动人心魄、引人深思的力量,使得通篇弥漫着一种人性的 关怀、悲悯与超迈。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这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2010年排行榜,获得我省第七届文艺奖三等奖。

    小人物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也更能让普通读者产生心有灵犀的情感共鸣。所有大师都擅长写小人物,比如阿Q之于鲁迅,别林科夫之于契诃夫。李云迪显然也是此中高手,他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和灵魂,从中透视人世的悲欢离合和社会的风云激荡。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写的也是小人物。他腿瘸,个子不高,脸上挂着一块疤,但是在工友患病时,却能背着他跑到医院,看护三天三夜;电影银 幕被大风扯下,在大家焦急地等待时,又是他拖着瘸腿爬到柱顶,挂好幕布……当这个小人物丰满起来,李云迪又用近乎颤抖的语调,把自己的思考上升到哲学高 度:天空中的星星不管大小,不论远近,谁也离不开谁,没有一颗是多余的……

    叁

    或许是因为诗歌起底,李云迪的散文有诗性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比喻的运用上,“酒很快被泥土吸干,像爷爷生前那样一饮而尽”(《我遥远的豆满 江》),“人们接受并习惯了喧嚣,寂静像是被抛出的旧物”(《我喜欢这时候的寂静》),“那神情很庄重,好像大海是装在他衣兜里的东西”(《去天堂钓 鱼》)……不会使用比喻的作家绝不是好作家,李云迪的比喻用得好。

    同时,他的散文有小说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细节的拿捏、对人物的刻画上。他写自己的姥爷读书和别人不同,“从来都是双膝跪在炕上,戴着一副 上了年纪的老花镜,朝圣般对着砖头似的书籍,抑扬顿挫地琅琅读出声来。有时听着好像在唱歌,如果听不到,那他一定是睡着了……”就这样,李云迪用刻刀一样 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雕塑般的老人。

    《野樱花之谷》中的散文,无论写得多么悲戚,最后都会给人以一种美好。李云迪说,作家是用创作修养自己,用作品去涵养别人,因此会尽力写得美一点,让人觉得生活充满希望。

    新闻中心记者 李东泽 文 梁长海 摄

“潮女”仍无恙

——赵香琴和她的《潮女》

 

    一

    赵香琴现任井下作业分公司经理助理,满族人,获得过中华铁人文学奖、中石油文联德艺双馨作家奖等多种奖项。《潮女》是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获得第四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奖二等奖。

    在这部小说中,“潮女”指的是主人公潘望佳。对于为什么叫她“潮女”,赵香琴自有一番解释:“潮女”在南方特指漂亮、打扮另类的女子,而在 北方则还有认死理、缺心眼的意思,无论哪一种说法都符合潘望佳的形象,她容貌美丽、性格倔强,说她是“潮女”,既是对她的夸赞,也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反讽 ——不擅变通、不会圆滑处世的潘望佳在周围人看来,就是楞乎乎的“潮女”。

    这样一个独特的“潮女”形象,在赵香琴的心中酝酿了多年。她说,看着社会中复杂的人性和纠结的世道,就默默地为主人公塑造好了人生基底,让她生活在自己心里,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妥协、不媚俗、特立独行。

    在小说中,“潮女”选择教师作为职业,源于本性的善良;她对母亲的孝顺、对正义的坚持,同样源于内心的价值取向……潘望佳的形象是在赵香琴的酝酿与创作中逐渐清晰起来的,这很符合创作的规律——作者把人物放在小说中,人物就会有按自己的成长轨迹去成长。

    二

    在小说中,“潮女”潘望佳遇到了很多麻烦,比如领导的刁难、学生家长的指责、好友的不解,然而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她都会以德报怨,同时对 身处逆境中的人伸出援手。她这种性格特点和赵香琴的生活态度、创作意识非常吻合,她信奉“劝善惩恶”、“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观点,就像老话常说“善有善 报”,只有常行善举,与人为善,才是快乐生活的基础。

    从潘望佳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她的性格:爱就要爱得纯粹,哪怕一贫如洗也要和她爱的人共度一生;对于亲戚朋友,则是倾尽所有地付出,尽管自 己承受各种委屈和痛苦,她也不会有丝毫退缩。那种坚持自我、坚守信念的为人态度和做事风格,最终使她获得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

    对此,赵香琴说:“人都是要活在希望中,面对这个社会,我想读者们不妨学学潮女,坚守自己的坚强与善良,带给社会更多的希望和美好,让阳光照射进每一个角落,也温暖自己的内心。”

    

    囿于生活经历,赵香琴的小说多以油田生活为背景,而《潮女》却是一部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小说,这对赵香琴的创作意味着什么?赵香琴说,以油 田生活为背景,从钻机的零件到采油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用行话,不然整篇小说就无意义了。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创作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拘 束,显得更加自由了。因此,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婚姻爱情中的调和危机、教育体制的不完整等,都在小说中有所呈现,不回避,也不夸张,增添了小说的现 实主义色彩。

    另外,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创作小说,还能够让《潮女》中的语言呈现出更多的鲜活与幽默。潘望佳和好友齐闯俏皮生动的语言,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当下感,保持了小说的鲜活度。

    新闻中心记者 李东泽 文 梁长海 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