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在川、陕、甘三省交界之地大巴山下的汉中宁强县,有一个羌族聚集地,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秦、楚、巴、蜀文化在这里汇集,神秘的羌族民俗遗痕处处可寻。目前,宁强全县有羌族文化实物200多件,从事上刀山、下火海等傩(音同nuó) 艺武技表演的民间艺人有360余人,遍布全县26个乡镇。对此,四川羌学会会长张善云曾动情地说:“在四川会傩艺武技的人很少,而在宁强却有360余人,宁强人以羌人自居无可厚非。”
吃、住、穿样样都特色
建“碉房”不用图纸也能造
宁强曾是羌族群的重要居住、活动地,羌族文化遗风在这一带至今仍清晰可见。在今天,那里日常饮食中的“金裹银”、“银裹金”、“面鱼鱼”等,都是受羌族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性的饮食文化。
羌族人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为三四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可摊晒粮食,又可歇息、游戏。“碉房”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搭建。“碉房”坚固耐久,而且冬暖夏凉,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如今,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
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民族舞蹈,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性格。
傩戏、剪纸成瑰宝
民间艺人贡献大
傩戏,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在宁强县老一辈人眼中,大家一直称傩戏为端公戏。由于以前科技不发达,族中有人得病,只能求助于神灵,于是请来“端公”驱魔除病。端公戏就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平安的娱神舞蹈,从而形成古老的“巫傩文化”。
今年45岁的“端公”何宗发来自禅家岩镇,从小他就跟爷爷学习傩戏绝技,3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陕南各地。谈起自己从事了半辈子的傩戏表演,何宗发说:“羌族傩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作为羌文化民间艺人,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宁强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2011年,何宗发和宁强其他傩戏艺人成立了民间傩戏表演队,到陕西、甘肃等地进行了多场演出,获得过民间文艺山花奖大奖,羌族傩戏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宁强县会傩戏的民间艺人有360多人,傩戏表演已成为宁强对外展示羌文化的保留节目。
除了传统的傩戏,羌族剪纸也是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五丁开道”、“金牛屙金”……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让人不敢相信这些都是出自于一个男人之手。7岁就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的羌族剪纸艺人苏德泉,每个月有十多天要到巴山、禅家岩等羌人聚集地,收集整理当地与剪纸相关的传说,把复杂的故事通过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我每年大概有400多副剪纸作品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这样,我们既相互学习交流了剪纸技艺,更重要的是保护传承了羌族剪纸艺术。”
羌文化传承办法多
大学生借助新媒体
多年来,宁强一直致力于挖掘保护羌文化。2008年9月,宁强县被文化部列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逐渐走出了一条保护传承与展示交流并重的新路子。
2009年,宁强先后建成羌族释比(“端公”)、羌族木器实物、羌族民居生活、羌族服饰以及羌族文化研究成果等羌文化专题展厅14个,2010年5月起全面实行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政府还组建了羌族文化研究学会,累计征集了200多件羌族人使用过的实物,设立了羌文化展览馆。投资1900万元修建的羌族文化博物馆,成为陕西省唯一一处羌民族博物馆和羌文化保护基地。
身为汉中市政协委员的席春梅,是宁强县2009年从四川北川招聘的羌族籍大学生,在县委办工作的她,时刻惦记着保护传承羌文化。“在各大接待场合,我都会唱羌族歌曲,不但给客人助了兴,而且还让外来的客人了解了羌文化。每年去市上参加政协会议,我都要穿着羌族服装出席,向大家畅谈关于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见解。今年县上召开政协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在宁强中小学校推行“萨朗课间舞”的建议》的提案,现已经立案并收到办理单位回复。”
李德怀是和席春梅一起招聘到宁强的羌族籍大学生,如今在宁强县文物旅游局工作的他,谈起羌文化传承与保护头头是道:“我把宁强独具羌族特色的释比(“端公”)文化、饮食文化做成专题,在网站等平台上推广宣传,建立微博平台,以最快捷的方式对外宣传宁强羌族文化。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入乡、入户义务宣传羌族文化,让宁强老百姓认识到羌族的生产生活、礼节习俗、宗教信仰、饮食服饰等这些最常见的形态,原原本本都是羌族文化的再现。”
“在青木川、毛坝河等地调研时,我发现宁强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羌文化元素是羌绣。于是,我们牵头组织了两届羌绣培训班,培训人次超过上千人,尤其是青木川镇,现在已经形成人人绣羌绣的浓厚氛围。”李德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