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千篇手稿捐赠故乡 曾影响一代国人

//m.zimplifyit.com 2014年05月29日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童静宜、李婷婷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提起时代歌手施光南,人们耳边自然会响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用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施光南缔造出了一个如美酒般散发恒久醇香的音乐世界,深刻而隽永。

  28日上午,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将施光南的1000多首作曲手稿、及伴随其整个音乐生涯的钢琴和一些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捐赠给他的故乡——浙江金华。此外,双方还将在适当时候迁回施光南的骨灰,并修缮其故居、建设纪念馆。

  施光南的歌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施光南,出生于一个与音乐绝缘的家庭,系政治活动家施复亮之子。

  自小,他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一场小学生音乐比赛中,施光南另辟蹊径,自编成歌:“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飞飞,黄鸳在树上叫。它们快活,我也快活,我们大家都快活。”令人赞叹的创作灵感,让他开始一鸣惊人。

  初中毕业,施光南执意要考音乐学院附中,父母花高价买下了一台旧钢琴,从此,他攀登音乐殿堂的征程,便在这些黑白分明的琴键上徐徐展开。

  之后在天津,他与妻子洪如丁开始相知相恋,并结成伴侣。而妻子对施光南的第一印象则是“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挺书生气的一个人,而这个人谈到音乐总有着说不完的话。”

  洪如丁说,就连他们约会,施光南都是没有一次是不迟到的。“因为他创作歌曲常常会忘了时间”。而两人平时去剧场看演出时,施光南若突发灵感,也会急匆匆的拿出笔在演出票上勾勾画画,回到家就直奔钢琴开始创作。

  所以,在洪如丁眼里,施光南是一个对音乐有着近乎痴迷状态的人。

  她说,施光南经常会在家里无偿教爱好音乐的学生,从白天到晚上,他总是不知疲倦。洪如丁笑言:“久而久之,家里的保姆都会唱那些歌了,还能分辨学生们唱得好与坏。”

  就是这样一个全部时间盛满音乐的人,他的歌曲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并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关牧村、殷秀梅、佟铁鑫、彭丽媛……一段段抒发人民心声的旋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时代赞歌,也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

  1990年4月,暮春的北京,雨疏风斜,施光南在准备大型歌剧《屈原》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最心爱的钢琴上。

  施光南的金华印记

  虽出生于重庆,但鲜为人知的是,施光南的故乡是在金华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

  1948年下半年,父亲带着施光南回到老家东叶村读小学。在这里,施光南度过了半年光阴,却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为纪念施光南,金华建有金东区施光南音乐广场和施光南音乐厅。

  如今,东叶村里房屋墙上挂着的施光南歌曲宣传画、保存完好的施复亮、施光南故居、以及老少村民不时哼上的几句曲调,都彰显着这里浓厚的“施光南记忆”。而这,也成了洪如丁捐赠作曲手稿及钢琴的初衷。

  洪如丁说,十年前他来到施光南故居时还是踩着泥泞的小路上山,但现在已经是宽敞的柏油马路。她了解到,这是村民自己集资修建的,对此很是感慨。“金华的人民对施光南很有感情,他们没有忘记他。”

  因此,洪如丁决定要让施光南的精神作为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并让这些音乐继续增添欢乐与激情。

  另据金东区委书记郑余良介绍,金华将继续修缮施光南的故居,并会在适当时候迁回施光南骨灰,建设施光南纪念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