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人物 >> 正文

罗江:渲染本真的生命体验

//m.zimplifyit.com 2014年06月03日11: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罗正君
明人诗意(国画) 68×68厘米 2013年 罗江明人诗意(国画) 68×68厘米 2013年 罗江

  人物名片

  罗江,1959年生于云南楚雄,彝族。现为云南画院院长、云南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获得“尼泊尔文化部长奖”“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奖项。

  第一次观看罗江的作品,是在今年4月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现场。该展梳理了20世纪以来云南美术的发展脉络,展示了云南独特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云南美术创作的代表性人物,彝族画家罗江名列其中。

  红土、大山、峡谷、老阿爹、老阿妈、月琴、篝火……诸多民族元素和生活细节相融于罗江的笔墨之中,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痴心、对彝乡的真情,使观者驻足难忘。

  学艺无止境

  罗江是个好学的人。1977年,罗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宣传行业。工作期间,他没有忘记绘画梦想,边工作边学习,考上了云南省艺术学院研究生。4年后他又回到单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美术设计。此时的罗江已经开始进行一些绘画创作,但感觉自己的画面缺少文化内涵,于是,他又自学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古汉语专业。

  1999年,罗江作为美术精英班的一员进入云南画院,开始了专业系统的美术理论学习。2004年到2006年,他被推选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继续深造。罗江说,每一段学习经历都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工艺绘画启发了我的绘画风格,古汉语提升了画面的文学性,后期的理论学习促使我对生活的积淀有了思考,后来到国家画院进修,对我近几年的绘画发展都有关键性作用。”

  回顾自己的学艺历程时,罗江多次提到自己的老师王晋元。1999年,时任云南画院院长的王晋元引荐罗江进入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我记得老师第一次见到我的画时说,在这个年龄段我的笔墨是用得最好的,包括造型能力。后来他一直对我要求严格,我多次得到他的指导。”然而,有趣的是,这对师徒的绘画风格却有着巨大差异。

  “王晋元并非云南人,他的绘画主题是对云南生态的赞美和讴歌。经过工业开发、生态破坏之后,他的作品中还表现了自己对热带雨林生生不息的生命感慨。”罗江说,王晋元作品里常常表现得满、繁、密,浓墨重彩的强烈描绘对他的人物画创作带来了很大启发。

  扎根红土地

  罗江的家乡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童年时,罗江曾随家人走遍当地的很多彝人聚居地,彝人充满魔幻色彩的生活,深深烙印在罗江的记忆里。“我成长的地方不乏好山好水好风光,雄伟的大山、咆哮的江河遍布,潺潺流淌的小溪和鸟语花香遍及每一个角落。我对生存在这里的人,尤其是少数民族有着特别的感受。”

  成长环境也是创作源泉,罗江把对彝族生存状态的切身感悟与后期所学的艺术技法结合起来进行创作。“某种色彩打动了我,或者是某个环境感染了我,我就把它创作出来,我希望也能打动观众。”经过几年的体验创作,罗江提炼出彝族人的代表色彩:红、黑、蓝。其中,红色的运用使得罗江的画面颇具跳跃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红色是我创作中重点要表达的主体色彩,因为它是我们本民族最崇尚的颜色,最能代表彝族。我也曾经以红色为主色创作了一个‘红土’系列。”

  《红土·人·火塘边的回忆》是罗江的重要创作,也是他走出大山的契机。1995年,楚雄实现了到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愿望,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展示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画家,这次展览也让他闻名画坛。此后,罗江的创作激情更加高涨,先后创作出“哀牢山”系列、“乌蒙山”系列等作品,这些作品延续了“红土”系列的民族主题,有自成特色的绘画语言与形式技巧。

  绘彝人本真

  罗江对创作的探索与调整并非随意而为,“中国人物画是历史的产物,我们这代人一直在探索,但说实话,探索技法、人物造型、笔墨关系,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我更愿意学习传统。”然而,传统浩如烟海,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以古人的技法描绘身边事物,一是达不到,二是表现不了,罗江选择尝试把传统理念与现代观念融合到创作题材中,再不断地提升技法,以求突破。他认为,对艺术的探索需长年累月的积累。

  对绘画创作的持续探索,蕴含着罗江对彝乡的深切情感,但这份情感并没有滥用到他的画面中,相反,罗江对彝族文化的把握是准确而客观的。“许多汉族画家到边疆地区写生画画,不可避免地带有猎奇眼光,他们多数表现在服饰和产品的排列上,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创作大多走马观花,我实在不想这样做。”

  罗江笔下的“红土”系列、“哀牢山”系列和“乌蒙山”系列里的人物缺少服饰细节,线条粗乱而张扬。罗江说,彝人质朴、厚拙的精神层面才是他所想表达的主题,因此他试图去掉表面上的服饰和鲜艳跳跃的色彩,以突出画面最本真的精神。而且,他的艺术创作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蓬勃的生命气息与原生态的民族感充斥画面,沉重有力的笔墨兼具肆意挥洒的激情,渲染出最本真的生命体验。

  热心公益事

  在画家身份之外,罗江还是一个管理者——云南画院院长。为准备今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云南画院精选了多幅作品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来表现云南美术作品的一个大梳理,从中可见云南整体的文化面貌。

  在云南,罗江与他的同行为云南美术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云南画院每年举办一次非物质遗产画展,很成功。两年前的首届昆明美术双年展也是一个亮点,因为全国各地的画院都在做双年展,云南还是第一次,想打造一个双年展的品牌。”罗江觉得云南的美术还有很多事情可做,身在其中参与和组织,他感到欣慰。

  近年来,罗江的作品受到国内美术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他依然很少卖画,一是不舍,二是自觉不擅长追逐市场,但在四川汶川地震和云南干旱时,他捐出了近30幅作品。“作为专业美术工作者,又是专业美术单位的负责人,能对抵御自然灾害有一点帮助,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罗江说,他主持过很多这样的公益活动,比起卖画,这是他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彝乡的红土地,寄托了罗江全部的人生和艺术理想,他热爱这个属虎的部落,他为他们作画,他为他们张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