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研究 >> 艺术研究 >> 正文
【文艺观潮】
近两年,中国电影在与好莱坞大片的激烈竞争中,逐渐找到了关注现实、与当代观众实现互动对话的特色之路。由大汗天下影视传媒、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江西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刚执导的电影《洋妞到我家》就是继《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热映影片之后的又一部值得关注的现实生活作品。该片以编导亲身经历为内容,用轻松、幽默的喜剧形式展现了当下中国家庭真实的生活状态,举重若轻地探讨了诸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如何教育孩子、中国家庭的隐痛等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难题,兼具生活质感、现实观照、审美情趣和文化思考。日前光明日报联合江西省委宣传部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在京举办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影片的思想价值、艺术表现、社会意义等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洋妞到我家》不受儿童、家庭、教育等题材类型的束缚,破天荒地选取了“互惠生”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故事,通过一个哥伦比亚女孩的眼睛观察中国三口之家的生活状态,思考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为观众带来一种新奇的观赏体验。
“电影市场呼唤具有开拓精神的领跑者,《洋妞到我家》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求是》杂志文化部主任赵光开门见山地说,以当下的题材类型分类,很难给这部电影下一个定义。它不光是给小孩看的儿童片,更是给成人看的大人片,不单纯是搞笑的喜剧,还是很严肃的正剧。编导很巧妙地抓住中国人最关心也最头疼的热点话题,即孩子教育问题,以此辐射到整个社会、家庭、婚姻等层面,甚至还涉及国际文化交流的话题。影片通过中国家庭和外国互惠生之间的碰撞,尤其对“外国人想进来,中国人想出去”这种围城心理的挖掘,对两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小的主题即我们应该怎么样做父母,怎样教孩子,大的主题即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从而反思中国式教育和中国式家庭生活。因此,这部电影在取材、立意上取得了一个新突破。
中国电影报道总制片人张卫指出,“家庭”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素材富矿。从谈恋爱、结婚到生育、养老等等,在电影创作领域,对这一富有火热时代精神和丰富生活质感的领域却涉及不多。《洋妞到我家》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写外来者进入家庭,不是单向的而是彼此的改变。在改变中发现美好,实现情感升华。
“一部好的电影往往会让观者在剧情中找到心灵共鸣,进而展开良性的思考,并随之生发出很多社会话题的讨论。”江西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马玉玲强调,《洋妞到我家》将“互惠生”这一在中国尚显陌生的概念引入电影创作中,不单纯写儿童成长故事、教育故事、婚恋故事、家庭故事,还涉及社会学的深层问题,展现了现代人探寻生活方式、追问生命意义的历程。
《洋妞到我家》强烈的时代质感和多样的视角呈现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一开始就从洋妞来到中国家庭展开剧情,用影像营造出中国现代都市蓬勃发展的典型环境,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年夫妇之间,以及他们与洋妞之间围绕着东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孩子的分歧等展开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实现融合互补,极其富有观赏性,让人在笑中含泪,在愉悦地接受中思考。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洋妞到我家》的创新属于拓荒式,首次将“互惠生”这个概念运用到电影创作中,让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一下子具有了国际视野,为中国电影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域,对电影事业做出了一份独特的贡献。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题材是否新颖,还要看创作的角度和立足点。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视角切入当下的现实生活,同时又跟社会话题产生比较广泛的契合,就成功了一大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分析说,《洋妞到我家》的创作者选取了“互惠生”这一视角,将这么一个“外国石头”扔到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波澜”中来,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视角,却带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很多引人深思的话题。影片不回避今天社会发展中中国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比如移民潮再次出现、中国人眼中所谓的成功孩子的境况,中国家庭维系情感的方式等。最终,让观众在纠结中得到对于孩子教育甚至自己人生追求的答案,具有现实生活指导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王人殷分析道,《洋妞到我家》综合了教育、家庭、婚姻、爱情、出国、事业、都市等多种要素,不同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的生活发生作用的结合点,是一部适合老、中、少三代人一起到电影院中观看的合家欢式的电影。
优秀的喜剧作品就像酒心巧克力,在甜美欢快的外表之下,往往蕴含着酒香般甘醇浓郁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令人回味悠长。家庭题材轻喜剧《洋妞到我家》在轻松表层的生活情节之下,用中国观众易于接受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认真反思当下中国人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指出,片中的中国父母牺牲自身的幸福,一切为了孩子。皮皮妈妈甚至不顾丈夫反对,一心想出国移民,还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请来互惠生陪孩子练英语。在她的过度保护之下,皮皮独立能力差,这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误区。随着互惠生娜塔莉的到来,让这些潜藏的教育误区渐次清晰起来。一部深刻的作品,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影片可贵的是没有去表现一个洋妞对家庭问题的拯救,而是一种互动,洋妞也在中国感到了中国母爱的伟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厚重,从一个极其自我的人变得懂得感恩。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认为,影片的辅线也很好地烘托出了主题:如妈妈的闺蜜出国后生活并不幸福,保送名牌大学的小明星忍受不了竞争压力,毕业后只想找个小镇平静生活,丈夫一直努力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还有互惠生对中国的喜爱和向往,凡此种种,让妈妈认识到,在中国所有不堪忍受的主观、客观困境,其实在外国甚至是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走出去也许会得到一些东西,但失去的也许更多。
时代感和分寸感是尹鸿观看《洋妞到我家》后感触最深的地方。他说,影片牵扯到全球化背景下怎么看待中国再次出现的移民潮问题。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发现,在主人公和身边朋友们纷纷想“走出去”的时候,大量国外年轻人期待的却是“走进来”,中国给予了世界太多的机会。对应着中国人学英文热,学中文却正成为国外年轻人改变命运、改变生活、走向梦想的有效途径。反省我们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人看到希望。与此同时,创作者对于西方文化理念也没有进行非理性对待,而是各取所长,兼容并包,分寸感掌握得很好。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强调,如果家庭题材只是就家庭说家庭,整个叙事只围绕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而缺乏思想锐度,没有对现实的思考、批判和对重大问题的发现和关注,将使创作走向一种卑琐和平庸,这是目前家庭题材影视创作需要引以为戒的问题。鉴于此,创作者有必要回归到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当中,深刻挖掘社会文化内涵,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大气厚重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洋妞到我家》在看似简单的亲子教育故事里面,融入了当代人对婚姻、生活、人生、中西方文化交流等问题的思考,与观众展开对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的讨论,真正走进大众内心世界,回应当代人的困惑和迷茫,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触动。
“在娱乐化的浪潮中,深刻的思想主题往往与家庭题材影视作品渐行渐远,在这种趋势下,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蕴含的深刻思考更显珍贵。影片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讲述发生在中国当下的现实故事,运用本土化叙事方式和审美特征,在今天中国电影发展多样化的历史进程中昭示出了一条坚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色道路。”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作为一个描写普通人平实生活的喜剧风格作品,能够融入哲理思考,值得钦佩。影片含而不露地渗透了一种中国哲学的和谐中庸之道,让我们体悟到一种哲学精神的引领。编导还把“孔融让梨”“吃亏是福”等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巧妙发掘出来,让这些传统观念与当代文化产生了联系。
“我们以往习惯‘举重若重’,用严肃的大制作来讨论严肃的问题。实际上,‘举重若轻’,用轻松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地阐述严肃的问题,反而会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观影体验,传递更加积极的价值观念。”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所言,《洋妞到我家》聚焦于中国每个现代家庭可能都要面对的问题,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的感情问题,甚至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问题,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家庭核心问题。它不是耳提面命式的说教,而是轻松愉快,赏心悦目,如同酒心巧克力一般,表面上裹着糖,其实里面的心很有质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坦言,面对诸如《哥斯拉》《X战警》等好莱坞大片的竞争压力,中国电影不能与之硬碰硬,要拿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争取观众。观众不只需要奇幻大片刺激感官,他们更希望看到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故事,从片中人物的经历中获得某种人生启迪和心灵感悟,这是国产影片的优势所在,《洋妞到我家》正是这样一部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
从徐帆、陈建斌等明星质朴细腻的表演,到平行蒙太奇等现代电影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黄小琥演唱的主题歌《只因为你》在内由国际团队联手打造的精良配乐,到开头诙谐幽默的动画特技,还有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富有时代气息的镜头剪辑、风趣幽默又富有哲理的台词对白……这些细致用心的艺术表达无处不显示着创作者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追求。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快速移动的车流人流,拼命高鸣的喇叭声——一开场,影片营造出一个密集人口、紧促节奏、成功至上的现代都市场景。在这种典型环境中,望女成凤的妈妈的焦虑、纠结就显得顺理成章。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梅毅说,影片把曲折的故事用欢快积极的精神内容统领起来,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温馨愉快,有戏剧张力,节奏明快,动作感强,很多细节独具匠心,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时代表达方式。
快速阅读时代,电影作品如何满足观众越来越快节奏的观赏需求,这就从叙事掌控方面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准说,任何艺术首先是信息的载体,电影也不例外。《洋妞到我家》以环环相扣的情节、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激烈的矛盾冲突、自然活泼的语言、流畅紧凑的叙事,完成了一个普通家庭探索心灵的旅程,整个观影过程没有疲劳感和枯燥感,反而给人一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剧本中心副主任高尔纯说,有的电影讲的是中国故事,但是表现手法陈旧,难以打动观众;而有的电影语言很现代,但除了说的是中国话,主题、故事情节甚至审美趣味都是西方式的。而《洋妞到我家》弥合了两者的问题,用现代的电影语言讲述了真正的中国故事。编导们就像“搬运工”,把现实当中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搬到影片中来,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实现了一种深刻而不肤浅、沉稳而不浮躁、幽默而不油滑的审美取向。
海外移民官描述移民国家的诸多美好时,互惠生和孩子们正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片中诸如平行蒙太奇处理的大胆运用令专家拍手叫绝。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分析道,影片用镜头语言告诉我们,国外有的,我们也有。中国的高速发展让世界称赞,在现代化的程度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从创作者对于剧情的灵活掌控,可以看出创作没有生编硬造,而是建立在主创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之上。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指出,电影呈现出一个个艺术化、形象化了的普通人的“中国梦”。这些有关梦想的描绘就像镜子一样,让观众自然而然地从中照到自己的影子,从而随着观影梳理自身的精神轨迹。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长,让观众有欢笑,有泪水,更留下许多值得回味思考之处,在艺术享受的同时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净化。创作者将一个典型中国现代家庭的故事,用符合中国人审美品位、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表现出了中国电影人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