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梅兰芳敬重林徽因:有其在场总不肯落座

//m.zimplifyit.com 2014年06月17日16:26 来源:金羊网

  民国时期的很多才子才女,都是忠实热情的戏剧迷。比如著名的林徽因。1924年5月,泰戈尔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到中国,徐志摩当翻译,林徽因当陪同,当时的媒体这样描述:“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那场盛会的高潮是,5月8日在协和大礼堂,诸名流用英语演出了泰戈尔的诗剧《齐特拉》(Chitra)。戏由张彭春导演,梁思成绘制布景,林徽因饰演了女主角齐特拉。担任其他角色的无一不是名流:张歆海饰演王子阿俊那,徐志摩饰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演春神伐森塔。连跑龙套的也非寻常之辈,发售演出说明书的女士是陆小曼。观众,有与新月社见解越来越分歧的鲁迅。梅兰芳也来了,林徽因结识这位京剧大师可能就在此时,从此她喜爱上京剧。梅兰芳也很敬重这位才女名媛,传说,有林徽因在场,梅兰芳总不肯落座。

  关于那一场盛大的演出,容笔者多说几句。那几天的报纸都有连篇累牍的文章盛赞之,称“林宗孟(按,即林长民)君头发半白还有登台演剧的兴趣和勇气,真算难得。父女合演,空前美谈。第五幕爱神与春神谐谈,林徐的滑稽神态,有独到之处。林女士徽音,态度音吐,并极佳妙”。

  笔者费这诸多笔墨,只为形容当时的戏剧气氛。几乎所有才子才女的文化生活中,戏剧都是不可绕开的一部分。那林徽因梁思成的留美生活中,“演戏”是当时的中国留学生的一大时尚。他们用的是中国的剧情,英语的对白。比如,在《琵琶记》里,梁实秋饰蔡中郎,谢文秋饰赵五娘,冰心饰牛小姐,顾一樵饰牛丞相。余上沅、闻一多他们还酝酿成立“中华戏剧改进社”。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林徽因到了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读她钟爱的舞台设计。她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现代舞台美术的学生。

  戏剧为什么会被这些才子才女们如此青睐?原因很可能为戏剧是一种至为综合的艺术。而反观儿童教育中,也有很多孩子在戏剧的排练中得到了课堂内所不可想象的营养。

  哪怕一个小小的舞台设计,一段小小的起转承合,里面对人生的观察和参透,都入木三分。在很多的艺术种类里,闭门造车或者照本宣科也许都是勉强可行的,戏剧却绝无可能。

  由此,在儿童教育中,有很多孩子通过戏剧的排练,得到了课堂内所不可想象的营养。它绝不仅包括语言艺术的培训,还实现着自我悦纳、换位思考,乃至提高了对人生的理解度。■新快报记者 陈思呈

  戏剧的好处显然不止惠及语言

  这些好处,最初我们以为可能是语言艺术的培训。比如笔者在采访中,就得知一位采访对象对英语的兴趣是由戏剧而激发的。因为要表演英语戏剧,所以背台词、模仿电影原版、改剧本等等,英语就不再变成一种枯燥的语言学习。很多孩子会在快板、说书等与语言相关的艺术中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戏剧也提供了这样的便利。

  ●作为渠道连通了众多艺术门类

  但是戏剧的好处显然更多。它是最为综合的一门艺术,里面涉及到美术、音乐、文学等等众多门类,比如前文提到的林徽因,我们如今熟知她的身份是建筑学家和文学家,事实上,当时她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便在著名的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现代舞台美术的学生,那时常有同学临到作业交卷时请她救急,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了百老汇有名的舞美设计师。而这些舞台设计的经验,也无疑为后来林徽因在建筑设计和文学创作里提供了灵感,这些艺术之间,本来就有着相通的渠道。而这个渠道,往往正是戏剧。

  戏剧对参与者的情商提高有着我们所意想不到的表演的特殊性质,使它要求参与者必须放得开,必须有高度的自信,还有充分的自我悦纳。此其一。

  ●角色代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其二,在这种需要彻底代入角色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很多孩子第一次理解了“换位思考”的真谛。这是一种很多父母都梦寐以求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在戏剧中,不换位思考则不可能体味任何角色的真义。而且这种理解必须是深入的,你必须深入地体会一个角色的心路曲折通幽处,Ta的喜怒哀乐,都要拿在心里过一遍,仔仔细细地设想一遍。在这个过程里,比任何说教都能懂得“为别人着想”。

  ●在故事的演绎中寻找人生暗喻

  戏剧的合作精神也很重要。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戏说。但是我们知道,从来不存在一个人一台戏。这是为什么很多戏剧成员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过程中,看似一起演出一台戏,但也许更应该理解为,一起参演了一段人生。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戏,而戏则是人生的横截面。

  所以我还要说到一点:在对戏剧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参与者能综合提高对人生的理解度。尤其是情景剧。在很多的艺术种类里,闭门造车或者照本宣科也许都是勉强可行的,戏剧却绝无可能。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舞台设计,一段小小的起转承合,里面对人生的观察和参透,都必须是入木三分的。人们常说,观戏,其实戏者是在观人。我们在一台戏中看故事,演出的孩子们在演着这个故事,他们所得到的经验焉能用“技艺”二字形容,故事里有大人生,舞台往往只是一个暗喻。

  本月6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上演了话剧《宗岱的世界》,这是由广外在学大学生自主排练、演出,为纪念一代法语翻译家、文学大师、“南国诗人”梁宗岱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献礼。由于梁宗岱先生晚年是在广外度过,所以这台戏剧由广外学生来主演也别有深意。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台戏剧为广州高校校园话剧商演的首例,无形中,也带动了我们对大学生乃至中小学生对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思考。是以有这一期的“新学堂”专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