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英雄风貌。本报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系列报道“京华英雄”,每周一期,热血阅读,英气传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北平沦落敌手。敌伪当局为了粉饰太平,要求北平梨园公益会出面组织京剧界义务表演,为日军唱捐飞机。有一人面对此事坚定地说,“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献机义务戏的事,我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此人正是中国“四大名旦”之一的程派创始人程砚秋。
徐大麻子设伏 路工小沈救驾
1941年,程砚秋乘102次列车从上海演出归来,在前门火车站下车。以伪警察徐大麻子为首的几个便衣,在罩棚下围住程砚秋不容分说就是一阵拳打脚踢。程砚秋从小学习武旦,师从多位名家,具有很好的武功根底,只见他挥拳左迎右击,徐大麻子等人挨了不少拳头。徐大麻子恼羞成怒,抡起刀鞘向程砚秋的脸上打去。眼看程砚秋要吃亏,路经此处的铁路工人小沈机智地用日语喊道:“八格牙鲁(混蛋),不要打了!”别看徐大麻子对中国人耀武扬威,可对日本主子却百依百顺。一听这句日本话,徐大麻子等人马上住了手。程砚秋乘机向出站口跑去,脱离了险境。回到家,程砚秋对夫人说:“我程某就是不给日本人唱戏,看他们到底能把我怎么样?”
隐居乡间务农 专心读史明志
重重的压力和敌人的机关算计极大地影响了程砚秋的日常生活,他不得不时刻处于防备的状态中,这样的生活使得他身心俱疲。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开具了一份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报子胡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搬来青龙桥时适逢春节,程先生撰写了一副春联:“蓄发事耕耘,杜门谢来往;殷勤语行人,早作退步想。”春联贴在门上,程砚秋便开始了村居的漫长生活。
一代名伶程砚秋真的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购置了60多亩地,添置牲畜、马车、农具,请了几位农民作帮工。烈日之下,只见他带着孩子跟随帮工来到黑山扈山坡锄地,身披青布衣褂,脚穿黑布鞋,俨然一位壮实的庄稼汉。在玉米地里,年轻的农夫教程家父子“一步三锄”地耪玉米,他们共同练习前跨一大步,连耪三锄,将田间杂草除掉,还要注意不能伤了秧苗。一上午,大伙已经大汗淋漓。
此间,程砚秋宣称要实行“三闭主义”,即闭口、闭眼、闭心,意在避开日伪的骚扰。同时,他带来很多的历史古籍,专心攻读《汉书》、《大宋宣和遗事》、《明史》等书籍,由历史事件联系到中国当时的命运,又想到自己的处境,不胜感慨。他说,“前日已读完《汉书》、《宣和遗事》,徽、钦二帝经过惨状,宫人、公主、王妃均被掳去,青衣行酒真不如平民精神快活。亡国之惨,真令人不忍睹。现在该轮到我们来做亡国奴了,别无选择似的非要你逆来顺受。我没做什么亏心事,不怕!他们爱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国破家亡,个人安危又算得什么?让他们来吧!”
庆贺抗战胜利 重新登台演出
虽然已经停止了登台演出,但此时的程砚秋仍然无时无刻不心系京剧。他一方面不断对自己以往的剧目精雕细琢,反复修改,甚至经常邀请友人同行切磋技艺。另一方面,结合自己攻读的历史古籍和心中所思,开始酝酿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凝合了他自己的心绪和感受,与当时的时代特征息息相关,比如经典剧目《通灵笔》。
世外桃源的生活并非始终平静。虽然程砚秋已经不登台演出,并且移居郊外,但日伪特务仍然经常上门骚扰。1944年2月的一个深夜,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的家中,准备抓人。幸亏当日程砚秋未在家中,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除了牢狱之灾。程砚秋悲切地说,“士可杀不可辱,”他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亡国奴的屈辱,急切地盼望中国人民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程砚秋万分高兴,逢人便说,“看到打败日本侵略者,真高兴呀!我早就相信中国亡不了!艺术亡不了!”他满怀胜利的喜悦在北平广播电台做广播演说,愤怒控诉日寇在华的种种罪行。同时,他宣布,改“三闭主义”为“三开主义”,即开口、开眼、开心,开始重新登台演出。
活跃京剧舞台 贺龙赠送宝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在政委莫文骅率领下进入北平城,接管北平的防务。2月1日,41军军部和直属队进驻报子胡同。由于41军担任北平的警备任务,41军军部也是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部的通讯科就住在18号程砚秋家。为了表示对程先生的谢意,莫文骅和41军军长吴克华、军政治部主任欧阳文来到程先生家。程先生见到他们,激动地说:“贵军为民赴汤蹈火,理应盛情款待,只是家人甚多,寒舍狭小,实在抱歉。”几位军首长赶忙说:“这已经给您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请程先生海涵。”
新中国成立后,程砚秋重新开始在京剧舞台上活跃起来。1950年,程砚秋在西安表演后写成《西北戏曲调查小记》,掀起了西北之行演出的序幕。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贺龙元帅赠送宝刀,并说,“宝刀赠烈士,红粉送佳人”。 1951年,程砚秋赴西南考察返回路过武汉时,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人物小传】
程砚秋(1904~1958,满族正黄旗人)著名京剧艺术家,6岁卖身学艺,11岁登台演出,17岁独立成班。1927年,他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锁麟囊》、《窦娥冤》、《荒山泪》、《春闺梦》等等。
【史迹寻踪】
西四北三条39条(原报子胡同18号)是程砚秋的故居。这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如意门开在东南角的巽位,进门是一个影壁。前院北房是程砚秋的书斋和客厅;中院有梨树、青竹、花坛,非常美丽;连接中院和后院的是一个建筑精美的垂花门,后院正房是三间北房、两间耳房的格局,程砚秋的卧室在东耳房。故居现如今还保持着原建的格局,他生前用过的戏装、剧本、图书和学习生活等用品均保存完好。
本组文并供图/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