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变“客”为“我”,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观电视节目《客从何处来》

//m.zimplifyit.com 2014年06月23日09:5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春

易中天

曾宝仪

电视节目《客从何处来》剧照

  刚刚播出的《客从何处来》第一季呈现了五位名人:著名学者易中天、央视主持人阿丘、国际影星陈冲、台湾主持人曾宝仪、收藏鉴赏家马未都,对家族 历史的探寻之旅。这个首播后即固定每周一晚间播出的节目,直到6月9日第一季落幕,都没有特别宣传造势,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悄无声息,而它的影响力正 在观众的口碑中弥散。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客从何处来》还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碰:文化传承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中断裂?在过去的百多年中,中国家族文化的传统历经战争离乱的阻隔、 政治运动的清除,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涤荡,几乎完全消失被遗忘。借助摄影机相伴的寻根之旅,《客从何处来》为荧屏内外的中国人,提供了回看历史的别样视角与 心境。

  当我们蓦然回首,才惊觉——对至亲血脉的“历史” ,竟如此隔绝与陌生:以“讲史” 、“写史”声名远播的历史学者易中天,却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所知甚少。 “在王朝的时代,一人得罪,满门抄斩。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面目不清和社会关系复杂,也都是致命伤。我们家的历史够复杂的,当然避之唯恐不 及,谁还敢深挖细找? ” 。同样因为政治禁忌,主持人阿丘的母亲从不填写马来西亚归侨身份,外公陈斌的死亡更是家族讳莫如深的一段往事。踏上寻根之旅,陈冲第一次发现外公张昌绍与 家人眼中的印象完全不同的另一面人生。收藏家马未都对母系山东望族盐商崔家的历史一无所知。

  当“探寻历史”竟成为“未知的冒险” ,五位当事人寻根的真实经历,呈现了老、中、青几代中国人共同的境遇:对血脉文化与家族历史的无知。《客从何处来》让观众穿越时代阻隔,看到连接历史与未 来之间的细细红线。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哲学的终极追问,起点正是我们每个个体与家庭的历史和来路——我们的亲人、前辈、先祖,像我们 一样真实地生活过,他们如何维持生计?他们有什么样的经历?正是亲人们当初的行为、情感、信念与选择,造就了我们的今天。

  曾宝仪的外公王悦善,曾是民国南京总统府的印刷工人, 1949年,年仅20岁的他跟随印刷所从大陆到台湾,从此与亲人天涯远隔;马未都的父亲马丹林出身山东荣成镆铘岛一户贫困渔家,祖父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并 最终获得学校公职,然而, 1944年,父亲却不辞而别投身抗战烽火,多年之后他在北京与马未都的母亲相识,两个出身迥异的人组成家庭。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多元多样的变动与机会,在带来丰富选择同时,也容易让人迷失、失衡与短视;而置身浩瀚的历史长河,会发现我们今天面对的艰难选择与痛苦挣扎,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已经历,并且留下命运的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

  陈冲的外公张昌绍1967年自杀离世——这位我国药理学奠基人在遗书写到“我宁愿轻于鸿毛的死,也不愿轻于鸿毛的生” 。为什么温文和气的外公,忍心抛下妻子、儿女和第三代,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这个令她困惑的谜团终于找到答案。

  尽管家境清贫,但易中天的曾祖父易翰鼎做税官时拒绝为前任顶亏空。1893年,他准备离开两湖书院放弃科举梦想时写下: “一夜梦中,独坐一室,悲歌感慨,涕泗纵横,继而拍案大呼曰:湘阴易翰鼎,有古侠士之风,久欲为当世效驰驱之力,乃至今沉埋草野,岂不悲哉!彷徨四顾间, 忽醒,则果,泪流湿枕矣。 ”读着这样的文字,怎能不让人动容?易翰鼎晚年出版三本《太平草木萌芽录》 ,完整记录自己从16岁到70岁的人生轨迹,他希望“可以作为将来子弟蒙养之遗著” 。相隔近90年,已是67岁的易中天,在节目中才第一次见到这部先人的生命之书。“我是在武汉长大的,我们家离湖北省图书馆的老馆不过五百米,从初中到高 中,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到那里去读书。我在那里读了六年书,竟不知道馆里收藏了曾祖父的著作;更让我意外的是,曾祖父在去世前留下了一份遗训——自叙平 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完全傻掉了,才知道,我做的事情正是祖 先希望的。 ”

  跟随《客从何处来》 ,镜头里的主人公终于认领了属于他们的血脉遗产;观众同样受到启示。最初看节目,对片名有些不解:既然是寻根,叫“我从何处来”不是更准确和明白吗?为什 么是“客从何处来” ?细细体味,发现其喻义:节目题目取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最末一句,不仅喻指后生晚辈不识亲人历史的窘态,这又让人联想到一句词“梦里不知身是 客,一晌贪欢。 ” ——当我们遗忘了血脉遗产,不知历史、不识来路,我们又何尝清醒自知。“在先人历史的倒影中认识自己” ,重新建构我们的精神家园,变“客”为“我” ,这正是节目带给更多人的启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